文章内容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 - 吐哈石油报

车刚 管道创优领衔人

作者:通讯员左毅    
2025-06-27     浏览(21)     (0)

■人物名片

车刚,42岁,现任油气储销公司三塘湖输油中心主管技师。2005年2月参加工作,2021年12月转岗至三塘湖输油管道岗位。面对新环境、新岗位,他以不服输的劲头和死磕到底的执着,在平凡岗位创造不凡价值,曾获油田公司“青年岗位能手”“技术能手”“技能竞赛一等奖”及厂级“劳动模范”“安全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在广袤天地间,194.2公里长的三塘湖输油管道如钢铁巨龙,蜿蜒穿越南北天山的层峦叠嶂,横跨奔涌的柳条河,途经终年寒风呼啸的松树塘,肩负着石油能源输送的重任。这条连接油区与炼化厂的“生命线”在投运初期,因岗位员工来自五湖四海,普遍缺乏管道运行经验,只能在摸索中前行,主管技师车刚便是其中一员。初入岗位,面对望不到尽头的伴行路、轰鸣作响的复杂输油泵、如同迷宫般的配套设施,以及密密麻麻如天书般的运行参数,再加上戈壁滩上孤零零的场站,孤独与迷茫如影随形。但这些困难反而点燃了他的斗志,让他毅然踏上这场充满未知的成长之旅。

淬火成钢 扎根一线磨利剑

管道投产期成为车刚蜕变的关键期。他辗转于6个场站,每天工作超12小时,像一块干涸的海绵疯狂汲取知识。白天,他对照图纸,在轰鸣声中反复研究场站功能设计、设备构成与工艺流程;深夜,他挑灯查阅资料,钻研管道运行方式与系统控制逻辑。遇到异常工况处理难题,他主动向老师傅请教,笔记本上不仅记满操作要点,还手绘设备示意图,用不同颜色标注风险节点。

在管道末站,夏季地表温度飙升至60摄氏度,地面烫得能煎熟鸡蛋。车刚却戴着厚重的安全帽,扛着检测仪,一步一步巡检管道。汗水浸透的工服干了又湿,最终析出一片片盐渍;原本白皙的脸庞被晒得黝黑脱皮,红色工服也褪去鲜亮色彩。就这样,曾经的“门外汉”在日夜钻研与实践打磨中,成长为能熟练操控复杂系统的管道运行操盘手。

破茧蝶变 直面挑战展锋芒

作为国际首创的“三高”管道,三塘湖输油管道的运行风险超乎想象。车刚的工作记录本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类风险点:管道启停输操作的每个环节都关乎安全,容不得半点疏忽。

首次独立组织优化启停输时,他的紧张溢于言表:下达指令时声音发颤,与场站沟通时底气不足,泵站接力启泵时犹豫不决。但他将挫折视为成长阶梯,连续三个月扎根调控中心,白天跟着技术骨干现场学习,晚上对着数据反复推演。他绘制出详细的思维导图,建立动态数据模型,甚至为验证一个参数,多次驱车数百公里到设备厂家请教。

再次组织启停输时,车刚判若两人:眼神坚定,指令清晰,每个操作都精准无误。成为中坚力量后,他带领创优工作室深入研究每个运行环节。团队驻扎场站一个月,采集上万组数据,最终通过优化分段运行方案,在2024年节约生产成本290万元。他还根据原油价格波动,灵活调整运行策略,让管道效益实现最大化,从技术小白蜕变为精于效益把控的“账房先生”。

使命在肩 引领团队攀高峰

作为管道创优工作室领衔人,车刚深知责任重大。面对管道腐蚀难题,他带领团队连续15天驻守现场,白天顶着风沙采集数据,夜晚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分析原因。他们尝试7种防腐材料,历经23次模拟实验,最终研发出新型防腐工艺。

在团队建设上,他制定“理论+实操”双轨培训计划,每月组织技术沙龙,将自己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年轻员工。通过持续技术攻关与管理创新,团队不仅实现管道本质安全运行,还斩获多项行业技术专利。车刚也从普通技师成长为行业领军人物,带领团队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不断突破。

从初入戈壁的忐忑青年,到从容指挥的行业专家;从手足无措的新手,到引领创新的团队带头人,车刚的每一步成长都镌刻着奋斗的印记。他用汗水与智慧诠释了管道人“永不服输”的精神,也为新时代石油人树立了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