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大学报》

学校创新举办“开学第一课” 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2025-03-15     浏览(3)     (0)

(上接第一版) 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勇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任务。他要求全校各族师生们要赓续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党领导民族高等教育的坚强阵地、各民族人才培养和成长的摇篮、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的窗口,凝心聚力建设全国一流民族大学,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贡献民大力量。

校党委副书记赫诗锦主持“开学第一课”。他希望师生们在看中学、在学中思,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讲好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故事,当好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

“开学第一课”活动结束后,各族师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演体会。

发展改革处副处长胡曼云(白族)说:“观看民族史诗话剧《澜沧水长》,让我深受触动,深切感受到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民族情谊的珍贵。”她表示,作为民族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要肩负使命,将“一心一德跟党走”的誓言转化为具体行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培育更多有情怀、有担当的“石榴籽”人才。

“这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让我深感民族团结的来之不易,也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盛世。”校团委副书记王颖(布依族)说,作为一名共青团干部,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深刻内涵,传承好誓词碑光荣传统,引领青年学生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舞台上的每一幕都在诉说着一个道理,那就是民族团结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丰碑。这部话剧不仅是一次艺术的享受,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让我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让民族团结的誓言代代相传,像澜沧江水一样生生不息。”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组织员张丹丹说。

化学与环境学院辅导员陈毅表示,作为一名辅导员,深感责任重大,今后将继续做好学生工作,引领广大同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将各民族一家亲的信念播撒到更多人的心上,当好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

2023级历史文献学专业学生刀明坤(傣族)说:“我是土生土长的普洱人,先辈们以坚定信念立下的誓言是激励我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我们每一代人都要讲好民族团结誓词碑故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脉。”他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努力求知,提升才干,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家乡的建设发展中,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力量。

2024级化学专业学生罗泉说:“正是先辈们为民族团结作出的牺牲与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在云南民族大学,我深切感受到各民族学生的热情好客和团结互助。今天的我们,站在先辈用誓言浇筑的丰碑前,更应铭记:唯有心手相连,方能如澜沧江水奔涌向前,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壮丽篇章。” (文/左军 图/施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