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浙江大学 - 《浙江大学报》

别等“万事俱备”了再行动

2025-06-13    

克服“等待完美”心态的方法包括设定启动目标、采用“5分钟法则”、容忍初期不完美、建立行动问责制等。每一次行动都是对舒适区的突破,能力的真实提升。屠格涅夫提醒我们,不要等待一切就绪再行动。我们要在行动中学习与调整,收获更多。

刘恒鸣

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计划开展一个新项目时,总觉得准备还不够充分;想学习一项新技能,总想等有充足的时间了再去;甚至写一份工作报告也要反复斟酌,迟迟不敢提交……然而,现实往往证明,过度的准备并不会带来更好的结果,反而可能让我们错失良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一件事情应当做好准备再开始。但过分追求准备的完整,反而会成为行动的桎梏,让我们陷入永远准备不足的困境。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倾向于高估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因而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事实上,很多成功人士并非在“万事俱备”后才行动,而是在行动中不断完善。马云曾坦言,创业初期他并不懂互联网技术,但他懂得市场需求。同样,脸书(Facebook)最初只是一个简陋的校园社交网站,扎克伯格并没有等到产品“完美”才上线。他们明白,真正的准备不是等待所有条件就绪,而是在行动中不断调整策略,在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度准备往往来自于对失败的恐惧。我们总想规避所有风险,却因此错失成长的契机。学游泳不能仅靠岸上练习,创业不能只读商业案例,写作不能光研究前人理论。人生没有彩排,就像摸着石头过河,需要我们一边实践一边积累。当看到一丝机会的曙光时,别犹豫,或害怕自己准备不足,勇敢伸出手去抓住它。如何克服“等待完美”心态?可以设定启动而非完成目标,把“开始写报告”而非“完成报告”作为第一天目标;可以采用“5分钟法则”,告诉自己只做5分钟,通常开始后就会继续下去;容忍初期不完美,允许第一版草稿或初步方案存在瑕疵,后续再优化;建立行动问责制,和团队成员约定进度检查点,增加行动压力……每一次“准备不足”的行动,都是对舒适区的突破;每一个解决意外问题的过程,都是能力的真实提升。

屠格涅夫说:“如果我们总在等待绝对的一切就绪,那我们将永远无法开始。”我们并不否定未雨绸缪的准备,但更支持“干中学”对我们的帮助。当我们放下对绝对控制的执念,允许自己在行动中学习与调整,反而可能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