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共同见证2025届毕业生的人生重要时刻。我代表学校,向7208名本科毕业生、3619名硕博士毕业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全力支持你们的老师、家长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聚焦此刻,手中的学位证书是知识的硕果,身上的学位服是理想的盔甲。在大家即将启程之际,我想把母校最深的期许化作三句话,既承载着对过往的珍视,更寄托着对你们未来的守望。
第一句话,你们要记住在青大的青春岁月,因为努力拼搏,在这里留下了你们共同取得的丰硕成果。
青岛医学院博士生张豪赴瑞士苏黎世大学联合培养期间成果突出,获教育部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大赛最高奖;生命科学学院王谞带领“口感番茄”项目团队,荣获“创青春”国家级金奖;化学化工学院刁一琳组建大画水浒文创工作室,打造新生代国潮IP,成为首位纳入山东省技术转移人才库的在校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班26名同学携手并进,实现全员升学;艺术学院“美润昆仑”实践项目团队连续九年深入新疆开展志愿服务,以艺术之美凝聚民族团结之力。还有不懈奋斗的你们,荣获各类学科竞赛国家级奖励548项;40位本科毕业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论文;今年夏季授位研究生获得高水平成果3451项,其中SCI一区、二区论文较去年同期增长8.7%。你们用奋斗实践写就了2025届的满分答卷!
而你们的成长与奋斗,也深深融入了母校发展的脉搏。在此期间,学校连续四年入围软科、U.S.News等世界四大主流排行榜,连续六年位列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500强,连续九年上榜U.S.News世界最佳大学排行榜。3个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 1‰,15个学科进入前1%,上榜学科数并列国内高校第36位、位列省内高校第2位。拥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39个、特色专业7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精品课程14门,国家一流课程22门,并有正在大力发展的卓越工程师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全面开启建设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新征程。
第二句话,你们要记住母校的历史年轮,因为底蕴厚重,这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校友。
回溯源头,青岛的百年医学发展史也是青岛大学的百年医学追溯史,1898年、1909年、1946年、1956年,历经多次医学教育变迁与发展,奠定了青岛大学最为厚重的医学根基。而1993年的四校合并,完成了历史的衔接,青岛大学自此进入了一个多元交融的崭新发展时期。
放眼四方,这百年历程的深厚底蕴孕育的,是遍布祖国各地、活跃于政、产、学、研、医、文、商等各行业的近 50万优秀校友。他们中,有全国优秀企业家,有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有扎根青藏高原的 “最美支边人”等一大批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还有一大批校友默默奉献在天南地北、各行各业,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以青岛为例,2/3以上的上市公司 CEO/CFO、1/2以上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校长/院长、1/2以上的医院科室主任、70%的山东省内纺织企业高管,均来自青大。他们将母校的精神播撒四方,彰显着青大人的广泛影响力。相信未来的你们一定会成为其中的一员!
仰望高峰,学校灿若星辰的校友群体里,涌现出一批挺立于学术之巅的杰出代表。我们深情缅怀曾在青大工作并作出卓越贡献的三位院士:毕生奉献于高分子化学、被誉为“离子交换树脂之父”的何炳林院士;在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是在土壤机器系统研究做出开创性贡献的陈秉聪院士;两周前,迎来张嗣瀛院士的百年诞辰,他生前带领的“系统与控制教师团队”曾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他们的精神风范长存。薪火相传,我们仍有一批院士奋战在科技前沿,像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军者、1979级校友葛均波院士,被誉为“国际医学界的中国骄傲”;高分子材料开拓者、1978级校友王玉忠院士,其研发的阻燃材料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保驾护航;抗干扰控制理论与应用领域权威、曾在我校工作过的校友郭雷院士,持续取得国际引领性成果。他们以国家需求为牵引,标刻学术高峰,诠释青大人的深度和高度,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榜样力量。
第三句话,你们要记住母校的殷殷期待,因为无论多远,这里都将是大家心底永恒的心灵港湾。
同学们,时代赋予你们重任,你们要握紧“接力棒”,做好“奔跑者”,努力做民族复兴的追梦人。要让个人理想与强国建设同频共振,从前沿领域的“无人区”探索,到平凡岗位的深耕细作,你们的理想坐标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要以创新为刃做“敢破敢立的开拓者”,不必困于既定框架,耐得住“冷板凳”的清寂,经得起“试错场”的淬炼,在脚踏实地中锻造“硬核”实力。要以开放视野、包容胸怀汲取多元知识,以奋斗底色做“脚踏实地的深耕者”,摒弃浮躁之气,把“匠心”融入每一次实验数据的采集、每一份方案的打磨、每一次基层服务的坚守,用汗水浇灌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果实。
请你们放心前行,母校永远是大家的坚强后盾。为了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已构建起强大的支撑网络。建立了33个地方校友会,基本实现全国主要省市全覆盖,成为你们随时可以依托的事业港湾。学校坚持融入青岛、服务山东、面向全国,成立青岛大学东营研究院、威海创新研究院、邹平产业创新研究院,青岛中央法务区香港服务站、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等多个新型创新研发机构,与各级政府、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作为综合性大学,学校强大的多学科交叉优势,也将为你们在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智慧与资源支持。无论你们未来身在祖国的哪个角落,投身于哪个领域,都可能在我们的地方校友会、不断拓展的创新研究院或战略合作伙伴那里,找到来自母校的有力支撑与温暖关怀。
同学们,你们要在属于自己的未来航道上,见星辰大海,赏人间烟火,成长为眼中有光、心中有火、脚下有路的时代新人。
愿你们在新时代新征程,勇敢追梦,续写青大人的辉煌篇章!祝同学们毕业快乐!青岛大学永远是你们的家!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