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潍坊学院 - 《潍坊学院报》

党建引领风帆劲 凝心聚力谱新篇

2025-06-27     浏览(122)     (0)

民建潍坊学院支部在党委和市委会的领导下,通过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团结力量,服务社会,彰显奋斗底色。支部在组织建设、社会服务等领域砥砺奋进,谱写华丽篇章。支部还与校内、校地、跨省等各方联动,搭建实践平台,促进产教融合,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民建潍坊学院支部在学校党委和民建潍坊市委会的双重领导下,秉持“党建统领、团结赋能、奋斗建功”的理念,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在思想政治、组织建设、社会服务等领域砥砺奋进,谱写了一曲基层民建组织服务社会、助力发展的华丽篇章。

强化政治引领 在深学笃行中筑牢思想根基

思想建设是支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支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通过“理论学习+实践调研”双轮驱动,推动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入行。

理论学习锚定方向。支部以“第一议题”制度为抓手,组织会员深入学习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中央八项规定等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围绕“如何发挥高校智力优势服务地方产业升级”展开研讨,2024年支部开展集中学习8次,线上研讨12次,会员人均撰写学习心得3篇,精准把握政策方向。

实践调研深化认知。支部主动将学习阵地延伸至产业一线,先后参与民建潍坊市委会组织的“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等专题调研。在高新区元宇宙体验中心,会员沉浸式感受科技与产业融合的魅力;在海化集团菜央子盐场,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企业发展瓶颈。基于调研形成的《关于因地制宜谋划科学加速布局我市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关于培育和集聚高端盐化工技术人才的建议》等提案,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彰显了“参到要点上、议到关键处”的履职成效。

凝聚团结力量 在协同联动中激发组织活力

支部秉持“大团结大联合”理念,以“党派搭台、校企联动、资源共享”为路径,构建起“校内协同、校地联动、跨省互动”的立体式工作格局。

校内协同,打造“统战+智库”融合模式。支部与学校党委统战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共同推进“校企智库共建”。2024年,支部联合校内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经济管理等领域专家,为地方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数据支撑和政策建议。全年2条提案被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批示,3条被市政协采用,3条被民建省委会采用,促成2项专利技术转让。同年,支部被学校表彰为“2024年度统一战线先进集体”,副主委马海健、会员邹玲获“统一战线先进个人”称号,展现了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校地联动,搭建“产教融合”实践平台。针对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支部创新实践“民主党派搭台、专业机构赋能、市场主体受益”模式,联合东北证券潍坊营业部举办“高净值客户投资策略交流会”,邀请金融专家围绕“先进制造、绿色能源”等潍坊优势产业作专题报告,21位企业家代表与会员深入交流资产配置与风险防控策略,助力企业资源共享。

跨省互动,开创“双飞地”合作新范式。在民建潍坊市委会与西安交大党委统战部的推动下,支部与民建西安交大一支部缔结友好支部,促成会员企业山东青州微粉有限公司与西安交大材料学院签订SiC微粉技术创新协议。这一合作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为目标,通过建立“科研成果孵化(西安)—产业转化(潍坊)”双飞地模式,实现了高校科研资源与地方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成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跨省协同服务科技创新的典型范例。

践行责任担当 在服务大局中彰显奋斗底色

以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增进人民福祉”为导向,支部将奋斗足迹镌刻在服务地方发展、助力社会治理的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参政党的使命担当。

情系民生冷暖,做社会和谐的“守护者”。支部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贺新春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会员深入社区困难群众家中,悉心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送上米、面、油等生活物资与慰问金,协调社区落实帮扶政策。活动中,支部与社区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定期开展走访调研,累计为12户困难家庭解决就业、就医等实际问题,让困难群众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传承优良传统,做团结奋进的“传承者”。支部高度重视会员队伍建设,通过举办“会员荣退仪式”传承民建精神。在2024年荣退仪式上,退休会员深情回顾与支部共同成长的历程,寄语青年会员“坚守合作初心,勇担时代使命”。现场举行的“传帮带”结对仪式,让“老中青”会员形成接力,为支部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

民建潍坊学院支部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强化政治引领中把准方向,在服务中心大局中担当作为,在深化自身建设中提质增效,努力书写新时代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加快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魏先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