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南科技学院 - 《河南科技学院报》

我校成功研发国产猪胴体智能加工生产线 实现进口设备自主替代

2025-06-15     浏览(10)     (0)

我国猪胴体加工生产线由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蔡磊教授团队开发,该设备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包括肌肉、骨骼和脂肪等多层次嵌套结构的多模态数据融合难题等。这使得国产生产线对进口产品实现替代。该设备的价格仅为同类产品1/12。

本报讯近日,我校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蔡磊教授团队传来重要突破:我国畜类肉品加工领域首台套国产猪胴体加工生产线正式落地。这项历时10余年联合攻关的科研成果,通过多模态尺度感知、柔顺随形调控高效分割、自适应柔性分装系统等核心技术创新,打破了我国猪胴体加工装备依赖进口的局面,为肉类加工产业提供了兼具高效性与适应性的创新方案。

蔡磊团队针对中国猪种特性,突破复杂多层次嵌套猪胴体机器人自主加工技术瓶颈,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生产线。该装备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12,实现了千万元级国产装备对亿元级进口装备的替代。团队核心创新成果体现在三大技术体系:其一,创立“庖丁慧脑”技术体系,开发猪胴体多源异构光感智联矩阵感知系统,每小时可完成1500次高精度感知,突破肌肉—骨骼—脂肪多层次嵌套结构的多模态数据融合难题,实现对猪胴体复杂特征的动态建模与在线自进化;其二,构建“庖丁慧刃”技术体系,研制刚柔耦合蛇形复合仿生剔骨装备,通过振动参数自优化技术,实现硬骨与软组织的精准分离,剔骨率、分割精度超越国外同类设备;其三,建立“庖丁慧手”技术体系,攻克猪胴体滑腻易形变与骨尖易穿刺的封装难题,通过“自适应包裹抗形变、多级耗能抗穿刺、真空零漏护肉质”的四维一体协同适配封装,大幅降低了封装破损率、真空泄漏率,同时延长了冷藏保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