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追思骆振福教授。
一、深耕学术,勇攀高峰的探索者
骆老师常说:“我喜欢学术,学术是我的命根子。”从天津大学数学专业到矿大矿物加工领域,他跨界深耕,将理科思维融入工科实践,在选矿领域扎根30余年,入选了国家级人才工程,是选矿领域专家。他始终站在学科前沿和现场一线,为获取第一手数据,他在零下30℃的北方选煤厂工棚一住数月,与工人同吃同住,调试设备时双手磨出血泡仍坚持实验;为攻克流态化分选理论,他在闷热的实验室反复拆装上百颗螺丝,浑身沾满煤灰却甘之如饴。他在干法选煤领域潜心研究,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成果。他作为赵跃民院士带领的高效干法选煤团队的核心力量,有力推动了团队在科研上收获一系列重大成果,成功研制了新一代干法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机,开发了模块式高效干法选煤工艺系统,是世界选煤技术的重大突破,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用扎实的学术功底告诉我们:真正的学术追求,是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是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能源事业的使命担当。
二、情系学报,鞠躬尽瘁的守护者
骆老师对学报的热爱,融入了他的生命,他常说“学报是我的孩子,比我的命还重要”。2004年,他开始担任矿大学报编辑部主任,面对当时期刊生存和发展举步维艰的困难环境,他迎难而上、埋头苦干,立志“要将学术期刊办成世界一流的顶尖刊物,要让世界看到中国矿业科技的发展,听到矿大声音”,他要用学报汇聚全球矿业学术领域的顶尖学者,推动我国矿业工程科学发展,让矿业工程方面有中国的体系、中国人的话语权、自己的顶级刊物。在他的坚持与不懈努力下,学报的办刊水平和学术影响力获得稳步提升。《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英文版)成功实现期刊国际化,自2013年以来连续多年蝉联“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学报在多个期刊综合评价中位列第一,获中国百强报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等称号。
2019年12月份,课题组去骆老师家里的时候,他前一天晚上刚收到邮件,英文版进入了SCI,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与我们分享,并对学报未来发展做了规划。这背后,是他深夜与国外专家跨时差沟通的灯火,是答辩前三天三夜的字斟句酌,是病床上仍牵挂“稿件是否按时刊发”的执念。他用生命兑现承诺:学报不是普通刊物,而是承载中国矿业话语权的阵地,是他耗尽心血也要捧向世界的“孩子”。
三、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践行者
骆老师在工作中展现出了忘我的精神,他的心里全是科研、学报、学生,却唯独没有自己。长时间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让他的身体越来越差。2019年10月底到11月初,他一直在高强度工作:从北京出差回徐州后第一天夜里疼痛难忍,睡不着觉,但第二天依然坚持到学报开会。第二天夜里疼痛还在继续,原本他打算第三天上午正常列席校长办公会,他的爱人戴老师说,“你如果不去医院检查,我就要去刘书记那里汇报”,骆老师这才去医院检查,然后就再没回到办公室。化疗期间,他还惦记着工作,和同事沟通期刊的组稿选稿用稿、与其他机构合作、期刊按时出刊以及招聘等工作。当获知期刊进入SCI后,回家静养的他满心欢喜,又像打了强心针,不断地琢磨如何正常出版刊物、如何更上一层楼。他总是趁着编辑部同事、学生来看望他的时候布置工作,他把所有的责任都扛在自己肩上,说“这一生最难受的事情就是麻烦别人”。
骆老师用一生诠释了:对学术的追求,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对事业的热爱,是视如己出、鞠躬尽瘁;对责任的担当,是舍小我、成大我。
今天的追思,不仅是为了缅怀,更是为了接过奋斗的接力棒。他对学术的追求、对学报的热爱、忘我的工作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骆振福教授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