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是黄大年一生的诠释,也是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底色。
在中国大地上,有一批又一批黄大年式的优秀教师,他们用实际行动默默传承和弘扬教育家精神,用仁爱之心承担起为中国式现代化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任。
近日,在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会议室里,一场庄重而深情的座谈会正在进行。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刘波,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赵跃民,骆振福教授的女儿、同事、学生等40余位师生代表相聚,共同纪念骆振福教授逝世五周年,追思这位“视学术如命根子”“把学报当作孩子”的教师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领域的卓越贡献和无私奉献、严谨治学的师者风范。
“对学术的追求,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对事业的热爱,是视如己出、鞠躬尽瘁;对责任的担当,是舍小我、成大我”,这便是骆振福教授一生短短57载的真实写照。
“真正的学术追求,是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
1986年,骆振福教授来到中国矿业大学数力系工作,1987年起师从陈清如院士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从天津大学数学专业到矿物加工领域,骆振福跨界深耕,将理科思维融入工科实践,在选矿领域扎根30余年,入选了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成为选矿领域专家。
团队同事段晨龙回忆道:“他始终站在学科前沿和现场一线,为获取第一手数据,他在零下30℃的北方选煤厂工棚一住数月,与工人同吃同住,双手磨出血泡仍坚持调试设备。为攻克流态化分选理论,他在闷热的实验室反复拆装上百颗螺丝,浑身沾满煤灰却甘之如饴。”
作为赵跃民院士带领的高效干法选煤团队的核心力量,他多年来潜心科学研究,有力推动了团队在科研上收获一系列重大成果。团队成功研制了新一代干法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机,开发了模块式高效干法选煤工艺系统,是世界选煤技术的重大突破,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使用了10年的旧车、办公室里20年未换的家具,见证着他对物质的淡泊、对学术的赤诚。
回忆起骆振福的科研工作,赵跃民院士评价道:“骆老师是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的真学者,他真的将个人理想融入了国家能源事业。”
“他把期刊发展作为他一生热爱的事业并为之努力奋斗。”
“要将学术期刊办成世界一流的顶尖刊物,要让世界看到中国矿业科技的发展,听到矿大声音。”2004年,骆振福开始担任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中、英文版主编时,这句誓言便刻进了他的生命。他甘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同战士般冲锋,全身心投入办刊工作。
“学报是我的孩子,看得比生命还重。”期刊中心的同事们,对他办刊的那份投入,仍然记得很清楚。为了与国外专家沟通,他专挑夜晚工作,只因“时差让交流更顺畅”;为了期刊资助项目的答辩,他让妻子当评委,反复演练到趴在餐桌上睡着;即使后期患重病化疗期间,他仍牵挂着“稿件是否按时刊发”。
在他的字典里,学报不仅是刊物,更是中国矿业工程走向世界的桥梁。期刊中心主任贺靖峰说:“骆老师是站在国家的角度来办刊的,他认为矿业工程领域要有中国的体系、中国人的话语权、自己的顶级期刊。”正是这位“拼命三郎”的坚守,在期刊界发出了“矿大声音”。《矿业科学技术学报(英文)》在2019年被SCI收录,成为当时国内煤炭行业唯一一本被SCI收录的国际期刊,自2013年以来蝉联“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骆教授用一生诠释了立德树人的真谛。”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骆振福教授的学生张贵林说到这,不禁有些哽咽,因为这是骆振福教授三十载育人路的真实写照。
大年初四,他收到学生论文初稿,3小时后便返回逐字修改的版本,连英文单词都精心校对;学生在生活或就业上遇到困难,他会主动调整劳务补贴资助,记挂着去给学生推荐工作。即便是非亲授弟子,他也常倾囊相授。他坚持“你的文章对你更重要”,拒绝在学生论文上署名,却把自己的名字刻进了每个学生的心里。
校历上,密密麻麻标注的教学计划,见证着他对讲台的坚守;课堂中,他全英文讲授“现代流态化技术”,用自身经历鼓励学生走向国际;深夜里,常亮的灯光下是他为学生规划科研的身影。他用行动诠释着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诉说着师者的责任——不仅授业解惑,更要立德树人。
座谈会上播放的纪念视频里,骆振福临终前仍在病床上比划着学报发展蓝图的画面,让在场师生忍不住落泪。
高尚的精神总是会引起人的强烈共鸣。刘波书记说:“骆振福教授是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优秀矿大人的杰出代表,他以生命书写了共产党员的忠诚赤忱、学者的执着追求、师者的仁爱担当。他的精神将激励着矿大教师在建设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奋勇前行。”
如今,中国矿业大学干法选煤团队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为国家能源资源行业发展做出了更多贡献;《矿业科学技术学报》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行业专家学者心中的国际高水平刊物……同事们、学生们带着他的教诲,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这,是对骆振福教授最好的告慰。
骆振福留下的,不仅是一本本厚重的学术著作、一项项领先的科研成果,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为了事业鞠躬尽瘁、为了育人无私奉献、为了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奋斗终身的教育家精神。他用生命诠释的这种精神,如同矿业星空里的一颗璀璨星辰,将一直照亮着矿大师生的前行之路。
(李居铭 刘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