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做好工作的看家本领,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通过研读《共产党宣言》 《路德维希 ·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反杜林论》等经典原著,更是切身感受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
一、溯源而上,找寻清澈源头
思想如同源头活水,行动和实践就是其延伸的流水深渠。通过对原著的阅读和原理的原本学习,不再借助他人的解读或者解构,直接感受到严密的逻辑布局、深邃的思想储藏,这些著作和文章不断将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普遍性真理抽丝剥茧般呈现面前,更加让我们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源的透彻清亮,也进一步拨开了误读误解的迷雾,澄清了不会活学真用的模糊。
不管是人类发展史、哲学史,当所有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都在苦役和相互捆绑般建造自己的理论大厦时,马克思却告诉我们,从理论到理论、从作茧自缚般搭建的哲学或理论体系出发来解释世界都是徒劳的、无用的,问题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哲学家、思想家甚至空想家,他的理论就从来没有沿着哲学和历史问题的套路或者传统思路,用一种逻辑体系批判或者否定另外一种逻辑体系,用一种哲学或者思想和理论来化解另一种哲学或者思想和理论的危机。也只有马克思,将脑洞和眼光延伸到了哲学之外。这些理论、哲学的危机不可能只用理论或哲学来解决,只有通过实践。可能也是这个原因,所谓西方哲学正统就称马克思算不得哲学家。通过学习原著,马克思之前的哲学或者理论就像一群——用个不恰当的比喻——自筑高墙、自以为高贵的少数贵族在深山、在高楼城堡辩论,今天,路德维希辩过了托马斯,明天,弗里德里希又骂赢了路德维希。大家都身怀绝技,在高墙城堡里彼此过招、试图说服对方、成名成家。但是,马克思就像扫地僧、独行侠,他仿佛在说,你们如此聒噪毫无意义,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到“高楼城堡”外,你们的争论要靠“分歧终端机”——“实践”来解决。他告诉大家,哲学已不再仅是一个形而上或者理论的争斗,而应该成为一个实践和改造社会的现实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可以像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一般帮助我们由小见大、由远及近、由历史到现实地分析时代、社会、历史,帮我们认清当下。当我们身边有人节衣缩食换取一个包治百病的“包”或者随时推成出新的电子产品时,马克思会告诉我们,这就是“异化”,这些事物变成了外在的异己力量。每个人都可以从马克思主义里解读出不同的东西,就像我们看红楼梦、西方看哈姆雷特。但是我看到的,是真实的、现实的人,或者说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任何人类历史的首要前提都是有自然属性或者有生命的“人”而存在,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构建的共产主义,就是消灭人的异化、团结成“人自由发展的联合体”,这才是向人本身和自我的回归。再比如触动我的《反杜林论》中谈到的“道德”,永远是阶级的、历史的,不是抽象的。再比如“终结”里批判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就如同世界上没有“普世的爱”,遑论“普世价值”。当他们用我们最先研发的罗盘火药制成船坚利炮来轰开国门时,你觉得他们还会温文尔雅的告诉你什么叫普世的价值和爱吗?能给我自由、民主、平等和爱吗?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二、顺流而下,奔赴诗和远方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我也用“怎么看”“怎么想”和“怎么办”“怎么干”来搭建自己学习原著、感悟原理的连心桥,简单两分来抒写心得。用清澈的思想之源引发清亮的实践行动之流,人生也有涯,精力有限,必须阅读这些历久弥坚、闪耀光芒的真理性著作。
读原著和学原理,最怕陷入文本陷阱和把自己关进文字监狱,变成马克思主义所批判的只会理论推演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离开了实践第一性。我们要掌握核心和精髓,学会内核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准确的把握宇宙之变,窥见时代洪流的走向。关注眼前和现实,回应时代关照才应当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所必备的辨识度。原著原理的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具体情境中的实践运用,理论是否有用还取决于我们能否把原著原理转化为符合当下的思维和工作方法。人不能超越自身时空而存在,这就要把握当下,做好手里的事,抓住人与时空的辩证统一关系,“沉浸式”体悟。要深入思辨考察基本著作和基本原理在特定时空的语境,充分把握进入的时代,敏锐感知时代发展方向以及自身面临的当前实际,进一步通过实践来进行反思和对照。
读原著、悟原理,这些伟大作者们如同精神导师,穿越时空借助文字等媒介来同我们交流,通过原著和原理的阅读学习,结合历史时空,更能感受到思想伟力,力透纸背让我们更加感受他们作为和我们一样的“人”直面现实,担负起属于自己的历史使命,更让我们感受作为“人”的意义和价值。马克思 17 岁中学毕业时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能够找到马克思主义者的“初心”——“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马克思主义站在人类道义的高维度,不会粉饰所谓的人道主义、人类之爱,真切地用阶级间的弱肉强食来教会你什么是剥削。
“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当下,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更是我们直面现实、关注当下、勇于实践的最好对象。每个人所处的时空都有自己独特的问题。我们可以穿越时空,回溯到原著和原理当时所处的时代情境,沉浸式体悟当时历史时空他们面临的问题,他们如何看待和分析问题,重要的是他们如何解决问题,所用的逻辑方法和立场观点,对照当下,进一步厘清前行的方向,生命不止诗和远方,更有眼前的实践;抓住眼前的实践,才能奔赴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