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石油摄影报 - 中国石油摄影报

解决老设备与新系统“语言不通”难题 打通数智油田“神经末梢”

大庆油田自研全兼容模块降本提效

2025-06-19     浏览(8)     (0)

大庆油田自主研发公司首个“全兼容”通信扩展模块,成功解决老旧设备与新系统语言不通难题,提升数据采集密度和精准度,推动油田数字化转型。


大庆 伊丽娜 杨东奇 6月18日获悉,大庆油田自主研发公司首个“全兼容”通信扩展模块,成功解决老设备与新系统“语言不通”的难题,并在采油四厂开展试点,为油田开发大数据分析提供高质量数据源。目前,大庆油田已有482座计量间、239口自建水井的老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累计节约设备更换费用520万元。

近年来,大庆油田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发现在采油四厂安装的流量计、执行器等设备因数据格式与油田A11系统“语言不通”,导致关键生产数据无法录入,难以实现远程调控功能。但全部更换设备,成本高昂。基于这一思路,采油四厂数字化运维中心自主研发通信扩展模块,组建一支由青年党员组成的技术攻关团队,全力破解协议兼容难题。技术人员应用嵌入式开发技术,研发出“多指令数据采集扩展模块”,并设计出一套可编辑的数据采集模板,数据可根据现场需求存储到指定区域,实现原始数据的精准采集。

技术攻关团队针对仪表数据与A11系统的格式差异,深入解析底层代码,提炼出温度、压力、流量等关键参数的匹配逻辑,开发出标准化转换算法,成功将采集数据上传至A11系统。

技术人员特别采用大容量存储芯片,单个模块的数据采集量由30个扩展至100个,数据采集密度提升3倍以上,成本仅为市场同类产品的1/3。

技术创新是油田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目前,攻关团队正着力开发模块的2.0版本,通过嵌入边缘计算芯片和智能算法,可实现设备故障预诊断、能耗优化自主决策等功能,将建成覆盖采油四厂的“云—边—端”协同控制体系,进一步打通数智油田的“神经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