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症监护病房中许多因严重心肺疾病或经历手术后的患者不得不长期卧床,患者身体机能如同一台逐渐“生锈的机器”,急需专业干预与“重启”。宁津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开展的重症心肺康复,成为助力患者走向康复的关键路径。其中,早期翻身排痰、呼吸训练和坐起离床这三个重要环节,更是为患者带来了生命的希望。
早期翻身排痰能够有效清除肺部的“堵塞物”
患者长时间卧床时,肺部极易积聚分泌物(痰液),这些痰液若不能及时排出,会堵塞气道,进而引发肺部感染甚至“肺不张”,加重呼吸困难,形成恶性循环。为此,医护人员定时(通常每2小时一次)帮助患者翻身,并配合空心掌拍背,从下往上、从外往内轻轻拍打,如同给肺部“按摩”,促使痰液松动。对于有咳嗽能力的患者,鼓励其深吸气后用力咳痰;而对于无法自主咳嗽的患者,医护人员则会使用吸痰管清理气道,尽管吸痰过程可能带来不适,但这是守护肺部健康的必要举措。
呼吸训练如同给肺部做“健身操”
肺部如同肌肉,长期缺乏运动就会“萎缩”。腹式呼吸通过深吸气使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充分调动膈肌,减轻肺部负担;缩唇呼吸要求吸气用鼻、呼气时撅起嘴唇缓慢呼气,延长呼气时间以排出更多废气;呼吸训练器则让患者按照指示完成吸气和呼气动作,逐步增强肺功能。通过这些训练,能有效改善氧合,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症状,预防肺部萎缩。
坐起离床是重症患者康复的关键一步
从卧床到坐起,再到离床活动,这一过程虽看似简单,却对心肺功能和全身血液循环影响深远。它能激活心肺功能,让长期“偷懒”的心脏和肺部重新“开工”;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逐步恢复因卧床萎缩的肌肉力量,为后续康复奠定基础。
“重症心肺康复是一场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共同参与的‘接力赛’,早期翻身排痰、呼吸训练和坐起离床,是这场接力赛的‘前三棒’,每一环节都不可或缺。”康复医学科副主任杨健介绍。(康复科 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