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2025 届研究生同学们,尊敬的老师、校友、来宾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仲夏之月,万物正盛。在这个生机盎然的美好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 2025 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一起见证大家毕业的重要时刻。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各位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的师长,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出席毕业典礼的各位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同学们,今天,你们即将背起行囊奔赴远方,但请永远不要忘记,华科大的校园里永远珍藏着你们的青春故事。
在这里,你们是时代发展的见证者。你们见证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大家满怀豪情,许下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全国科技大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先后召开,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号召振奋人心。你们在共学共读共研中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你们还目睹了北京冬奥赛场上的“中国风”,文化自信油然而生;振奋于 C919 大飞机实现商飞、“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带回“广寒宫”土壤等重大科技突破,“大国重器”的接连亮相令人倍感骄傲;也见证国产新能源汽车领跑全球、驶入千家万户,绿色低碳出行成为生活新常态。这些伟大成就,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生动注脚,激励着同学们胸怀家国、心系天下、勇毅前行。
在这里,你们是学校发展的亲历者。过去几年,学校成功举办了70周年校庆,胜利召开了第五次党代会,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号角。近几年,学校获批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未来技术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以及光电与医疗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四大项目,成为全国唯一四项全部入选落地的高校。从“四颗明珠”到 32 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处处跃动着科研攻坚的火花。华中科技大学,这所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缩影”的高等学府,如今正阔步迈向世界一流大学之列。一路走来,你们和学校同歌同行,不仅亲历了学校的快速发展,更投身其中共同奋斗。
在这里,你们是青春征程的奋进者。你们躬身实践、开拓奋进,同学们在专业领域内攻坚探索、在服务社会中贡献智慧、在国际赛场上勇夺冠军。集成电路学院任升广同学与团队成员携手并肩,在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中过关斩将,荣获全国决赛一等奖;第二临床学院陈颖同学专注于解决女性健康及衰老问题,作为青年科学家受邀出席了德国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并与诺奖获得者深入交流。公共管理学院张宗一同学潜心研究,撰写数字治理风险报告被国家政府部门采用,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马克思主义学院徐东辉同学作为研究生红色理论学讲团讲师,开展理论宣讲200余场,听众达万余人次。从科研实验室到国际学术舞台,从国家治理前沿到基层宣讲一线,你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华科大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同学们,时代浪潮滚滚向前,唯有奋斗者方能乘风破浪。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与青年创新人才交流时强调:“我们正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正是年轻一代展示才华、大显身手的好时候”。希望你们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脚踏实地、奋发进取,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拼搏奉献!在此,我想谈几点希望,跟大家共勉。
一是厚植家国情怀,脚踏实地践行报国使命。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翻开华科大人的历史答卷,家国情怀跃然纸上。我校校友、侯云德院士60多年来孜孜不倦探索 病毒世界之谜,因铸就重大传染病防控之“盾”,而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面对赞誉,他坚定地表示:“国家信任我,提供条件让我学习,我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回报祖国。”在他看来,祖国的需要就是他努力的方向。侯云德院士不仅这样说,更身体力行。从让天价干扰素变为“平民药”,到应对各种令人避之不及的病毒,侯云德院士鏖战六十余载,始终秉持初心,筑起守护人民健康的科技长城。侯云德院士的这些实践深刻表明,唯有将个人理想熔铸于祖国需要,弘扬爱国精神,矢志科技报国,才能加速国家科技进步,真正造福于民。
同学们,你们即将奔赴五湖四海,不论选择怎样的人生目标,奔赴哪一条战线、走上哪一个岗位,希望你们始终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让青春的脉搏永远与祖国同频共振。
二是练就创新本领,奋发进取勇攀科技高峰。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而关键核心技术则是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的重要抓手。作为高端制造装备的核心功能部件,超精密主动减振器是保证光刻机等装备高精度、超稳定运行的关键。在以前,我国减振器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国产光刻机一度因此面临“卡脖子”技术难题。面对这一关键核心技术,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陈学东院士带领团队迎难而上,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创新,最终攻克了国产光刻机减振器的技术难题。团队研发的准零刚度减振器,填补了国产技术空白,并逐步提升到世界领先水平,实现了国产化替代和配套生产,为我国集成电路装备制造的自主可控作出重要贡献。2025年,陈学东院士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他的事迹彰显了科技工作者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也诠释了华科大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攻坚克难的使命担当。
同学们,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时期,希望你们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敢为人先、敢闯敢拼,攻克“从无到有”的关键难题,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练就创新本领,勇攀科技高峰,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三是发扬实干精神,拼搏奉献共赴伟大征程。
新时代不需要坐而论道的旁观者,需要的是挽起袖子的实干家。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李亮教授,便是华中科技大学以实干担当铸就科研报国的杰出代表,生动诠释了“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这一论断的深刻内涵。2007 年,我国脉冲强磁场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显著,技术人才极度匮乏。李亮教授得知后,毅然放弃国外高薪待遇,回国主持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从零起步,面对“核心材料和部件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的局面,从无到有构建中国方案,每一张电路图的绘制、每一个系统的安装都凝聚着他的心血,最终实现关键核心材料、部件全部国产化。正是凭借这种始终如一的实干精神,团队最终建设了一个至诚报国的“红色强磁场”、世界第一的“中国强磁场”、开放共享的“世界强磁场”,实现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的主要参数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打造了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
同学们,“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青春孕育无限希望,唯有实干方能让梦想绽放光芒。希望大家以愿干肯干的冲劲、苦干实干的韧劲、能干会干的闯劲,从小事做起,将小事做成实事、大事,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逐梦而遇启新程,沐雨而歌砺青春。我想对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说,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需要你们共同绘制,你们既是时代的见证者,更是时代的开创者、建设者。同学们,你们即将怀揣理想,奔赴远方充满希望的热土。立志科研报国、勇闯学术深海的同学们,请你们坚信,经得起风浪才扛得起荣光,要破浪前行;奋楫经济建设浪潮,扎根产业一线的同学们,请你们坚信,点滴微光亦可汇聚星河,要笃行不怠;选择投身社会治理、服务乡村振兴的同学们,请你们坚信,脚下沾泥土,心中有乾坤,要步履铿锵;深耕医疗事业、守护生命之光的同学们,请你们坚信,白衣执甲是信仰更是承诺,要心怀仁爱!
同学们,希望你们始终铭记“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锤炼“顶天立地、追求卓越”的意志品质,在世界科技前沿勇攀高峰,在经济主战场开拓创新,在国家需要处深耕厚植,在生命守护中淬炼仁心。无论奔赴何方,请大家都要脚踏实地、奋发进取,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拼搏奉献。
难道离别,终有一别。亲爱的同学们,几载春秋见证了你们奋斗的足迹,明天,你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不管你们走得多远、飞得多高,这里永远是你们温暖的家,期待你们常回家看看!
祝大家毕业快乐,前程似锦!谢谢!
图/通讯员 郭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