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团队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团队负责人率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驰援武汉,整建制接管雷神山医院C8病区,46天奋战在抗疫一线,实施精准中医治疗;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岐黄学者王檀教授、青年岐黄学者郭家娟教授等33人奔赴抗疫一线,坚持治疗、预防、康复三线作战,整建制接管3个病区,治愈患者375人;贡献良方“除湿防疫散”,为百姓免费发放2000余万份。
团队呈现出“好人”群体现象,涌现出共青团中央抗击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2人,高铁车厢救人的好医生4位,海边救人、轻轨车厢救人的“吉林好人”“长春好人”40余名。3年抗疫,团队先后驰援吉林、舒兰、通化、长春,设“红码”医院,支援7所方舱医院。
卓越培养 育德为先
团队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对标卓越理念,坚持育德为先。团队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探索多学科交叉创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课程中融入中医药传统文化、医学信息等内容。创立“3+4”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配备学业导师、师承导师、临床导师,团队内教授均参与本科教学,组建经典教学团队,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建设国家中医学教学案例共享资源库,培养卓越现代中医人才。
理论教学中贯彻服务健康中国理念,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实践教学中强调求真笃行,实行“模拟+复盘+实践”教学方法提升岗位胜任力,培养学生实干为要的务实精神。临床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病人为根本”,深化医学育人。团队依托教育部全国高校三全育人改革试点院系,率先把青年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成才纳入到培养计划中,培育出了具有示范性的“三全育人”特色工作品牌,获吉林好人、最美教师、吉林省医德标兵等荣誉称号30余人次。
敢为人先 开拓创新
团队聚焦健康中国及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的国家战略需求,结合我省实际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在传承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依托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国家疫病防治基地等重大建设项目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建立中医优势病种早期预警模式,开展疑难病中医诊疗系统化研究;现有慢病管理示范基地5家,辐射社区200余个,形成涵盖8个系列、75种干预产品及技术的养生保健服务包,针对脑梗死等重大疾病建立中西医协同诊疗模式,通过开展多中心临床评价建立心脏康复、肺康复及中风后5大功能障碍的中医康复技术服务包,依托慢病管理平台,打造“互联网+”慢病防治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以中风病、冠心病、代谢性疾病为示范的全疾病链中医药诊疗技术研究与应用体系。
团队研究成果写入国家指南、标准及规划教材,推广全国。打造“医学+AI”联盟,组织召开多学科国际高峰论坛。近5年主编、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22部,承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1项,国自然基金7项,经费累计5719.3万元;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7项。
知行统一 甘于奉献
发挥中医药健康产业优势,构建“预防-急救-治疗-康养”全疾病链干预模式,带动区域医疗水平提升。近5年承办学术活动500余场;组织义诊1800余次,惠及20余万人;指导23家医联体单位,以“中医药加减乘除组合拳健康扶贫模式”参与扶贫义诊1.6万人次;建立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向吉林白山市中医院、甘肃定西市中医院输送人才。
团队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以赛促练。在教学过程中将循证医学、科研方法学、管理学等具有交叉性、实用性的内容融入传统课堂,通过加强双创教育,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衍生出涵盖多学科内容的创新创业项目。组建双创导师团队53个;获中国国际“互联网+”金奖在内创新创业奖项24项;围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开发出养生茶饮、足穴贴敷、草本精油等12个系列的特色产品与康复技术,实现了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团队注重将国情思政课融入双创教育之中,团队成员指导的《红炉—平战结合之中医药抗疫模式领航者》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青红赛道”中斩获全国银奖。
团结协作 持续发展
团队采取师承导师制,推进“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工程、“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实现人才分层分类培养,发挥国医大师、名医名师、名老中医的三育人作用。团队于2023年荣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荣誉称号,依托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疫病防治基地等平台,着力培养现代卓越中医人才,获国家首批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全国5家创新团队之一);支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建设《中医内科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构建的“服务健康中国‘一主线三融合六贯通’现代卓越中医人才培养模式”获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获第四届吉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培养学生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21项、国家级学术竞赛奖项29项。
团队通过精准引进、重点选拔和培养,形成了理论扎实、经验丰富、梯队合理的教师队伍。成员获国家级中医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等奖项13人次,国家级荣誉称号25人次。团队秉承“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深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行立教、以德立身”的师德内涵,通过加强内涵建设,搭建人才梯队,健全帮传机制,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在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与中医药人才培养过程中站位高、方向明、思路清、举措细、成果丰,真正践行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