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一间机房里,前不久刚刚从山财大毕业的孙和玉正在紧张忙碌着。孙和玉是我校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2021 级本科生,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推免至中科院计算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他用四年时光书写了一段关于奋斗与突破的青春故事。
大学前三年,他以必修成绩 90.35、综测成绩 95.03 的优异表现稳居专业第一。在他看来,“能力比成绩更重要,态度比能力更关键”,而这份能力的提升与态度的养成,与他的专业导师郭强教授的指导密不可分。大一时怀着对计算机专业的热爱,孙和玉主动向郭强教授请教人工智能学习的种种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他明晰了论文的研究方向;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也会根据进度定期给予他指导。说起郭强教授,孙和玉十分感激:“从第一次在实验楼长桌前的组会,到一次次深入浅出地讲解科研理论、严谨细致地指导我进行论文写作,大学四年,郭老师对我的帮助非常大,是他让我找到了努力的意义。”
回望来时路,孙和玉坦言并非一路坦途。大一大二时,他投出的论文石沉大海,科研成果更是寥寥无几,看着身边同学陆续发表成果、获得耀眼的竞赛成绩,他生出一种很深的挫败感,甚至陷入自我怀疑的泥潭。他曾焦虑过、迷茫过,但最后却还是选择继续向前,他用“向上攀爬的路远比站在顶峰更热血”来鞭策自己,将压力转化为前行的动力。大学四年,他几乎将全部精力投入了科研:周末扎根实验室调试仪器、编写代码;课余时间泡在图书馆钻研文献;在家人支持下自费购置算力,利用寒暑假反复进行算法模型的调试与训练,他用持之以恒的行动践行着对学术的热爱。
他的这份坚持最终迎来了回报:大三时,他以第一作者身份成功发表一篇多媒体领域的 CCF-B 类学术会议论文、一篇 EI 期刊论文,并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一项发明专利。竞赛方面也是“多点开花”:获得首届中欧青年人工智能大赛金奖、CARSMOS 国际自动驾驶算法挑战赛三等奖、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国家级优秀奖、第二十六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二等奖、第十四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银奖等多项荣誉。
所有比赛中,最令孙和玉难忘的当属首届中欧青年人工智能大赛。作为《相“智”相伴——基于机器狗的智能陪伴宠物型管家》项目的队长,他和队友们以端云 结 合 架 构 为 基 础 , 融 合 CenterNet、OpenPose、MFCC 等算法模型,为独居人士打造集情感交互与健康监测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机器狗,推动技术与生活的深度融合。备赛期间,他带领团队成员反复研讨方案,在实验室挑灯夜战,不断优化智能机器狗的功能;他定期组织模拟答辩,倾听每位成员的建议,根据大家的反馈打磨展示细节。决赛现场,他沉着应答评委提问,将项目创新性与实用性娓娓道来,帮助团队从西安交通大学、上海大学等众多强劲对手中脱颖而出,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斩获金奖。如今,在学院的支持下,该项目进展日益向好。
大学期间,这种在科研与备赛长跑中不断跌倒不断爬起,一步步磨砺出来的韧性,已成为孙和玉面对挑战时的一柄利器。研究生推免面试中,面对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的竞争者,他凭借扎实的科研履历与清晰的学术思路最终入围。
对孙和玉来说,韧性不仅是科研的底色,更是他面对一切挑战的底气。田径场上,他不断突破体能极限,挑战自我,获得 100 米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乒乓球赛场上,他代表学校出战,与队友一起夺得山东省大学生运动会乒乓球赛 (甲组) 团体第七名及山东省大学生锦标赛乒乓球(甲组)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
如今,孙和玉已提前开启研究生生活,在无人机研究领域深耕。回望四年大学时光,他以“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为自己这段坎坷又如愿的旅程作结。
从山财大到中科院,孙和玉用行动证明了 真正的 优秀是学 术与实 践的 共振,是能力与态度的共生。正如他在实验室挑灯夜战时始终相信的那样——当汗水滴落在键盘与文献上,终会孕育出破茧成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