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北京林业大学 - 《北林报》

北林大开展2025年全校党员集中培训第一课

2025-05-30     浏览(8)     (0)



  ●本报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的重要论述,持续推进我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5月21日,我校开展2025年师生党员集中培训第一课,集体学习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育长张忠军教授讲授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的重要论述,加强党性修养》课程视频。市委教育工委有关同志到校指导,全校6400余名师生党员在59个会场共同参加培训。
  张忠军从党性的基本含义、党性的新时代要求、党性修养的意义、党性修养的路径等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和党性修养的重要论述,重点分析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党性的科学内涵等内容,深刻阐明了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为什么要加强党性修养、怎样加强党性修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全校党员全面提高党性修养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引。
  校党委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推进作风建设。
  校党委要求,全校各级党组织、全体师生党员要加强党性锻炼、强化党性修养。一是要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意义,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部署要求上来。全校师生党员要深学细悟、融会贯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到加强党性修养是终身的必修课,自觉把党性锻炼融入日常、做在经常,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要强基固本,以党性修养的加强推动学习教育不断走向深入、取得实效。作风问题直指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必须从党性高度加以认识和解决。每名党员都要把学习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锤炼党性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在思想上筑牢纪律观念,在实践中弘扬优良作风,切实推动全校党风政风、师德师风、教风学风持续向好。三是要引领发展,让作风建设的显著成效为“一校两区一园”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动能。全体师生党员要强化使命担当,聚焦“十五五”规划、一流学科建设、雄安校区办学等重大任务,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精神,切实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促进改革发展的实际行动,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展现新担当,为加快建设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
  校纪委副书记、纪委办公室主任黄鑫表示,张忠军教授提出,践行新时代党性要求,要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深刻认识到,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只有不断锤炼过硬党性,才能抵御各种风险挑战,才能保持更加积极有为、奋发进取的干事创业精气神。作为高校纪检监察干部,要坚持打铁自身硬,以过硬党性、过硬作风、过硬本领、过硬纪律,践行忠诚干净担当政治要求;全面落实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风腐同查同治要求,以高质量监督有力保障高质量发展,努力贡献教育强国建设。
  综合保障部党委书记刘雄军表示,通过此次学习,认识到党性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作为高校后勤部门党委书记,深感自身责任重大。工作中,将持续提升自身修养,践行“育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秉持“严谨、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主动向前一步,将师生需求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此外,还要严守纪律规矩,带头遵守党的各项制度,在后勤管理中做到廉洁自律、公私分明,以实际行动践行党性要求,带领后勤团队为我校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后盾。
  社会服务和综合研究部党委书记刘尧表示,深刻体会到党性是党员干部的“根”与“魂”,更是推动部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将立足社综部工作职能,在本职岗位上锤炼党性,强化宗旨意识,聚焦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服务精准性与实效性。在攻坚克难中彰显党性,秉持问题导向,围绕美丽中国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需求,发挥智库、期刊和平台力量,以理论深度赋能实践探索。在作风建设中践行党性,以务实作风凝聚团队合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服务型队伍,以高质量服务为学校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彭锋表示,作为高校教师,党性修养不仅是个人政治素养的提升,更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保障。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将牢记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理想信念,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通过不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同时,结合我校的办学特色,注重将党性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科研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将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推动学校、学科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外语学院党委书记雷韶华表示,将率先垂范加强党性修养,同时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强化学院领导班子和全体师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院思想武装的核心,引领学院师生在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的教与学中锤炼政治判断力。组织学院师生按照“以言弘道融睦中外”的院训精神,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中检验政治担当,增强用外语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行为自觉和专业能力。
  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工程教研室党支部书记万龙表示,张忠军教育长的授课为我们在新时代坚守党性、践行使命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教师党支部书记,将持续强化理论学习,提升党性修养,增强政治本领,发挥“头雁”作用,引领带动支部党员传承弘扬关君蔚院士泥腿子精神,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在“卡脖子”技术攻关中锤炼担当,以饱满的热情和坚韧的斗志投入到科研教学工作中,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谢剑波表示,作为高校老师,强化党性修养首先要筑牢信仰之基。必须把对党忠诚融入思想灵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青年学子的价值认同。其次要坚守干净之本,在科研领域严守学术规范与师德底线,以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态度抵制功利主义,用清正学风涵养科研生态。更要勇担育人之责,将党性要求贯穿“三全育人”全过程,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锤炼其政治品格,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博士生、“绿先锋”博士生讲师团团长胡黎明表示,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学生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必须落实在知行合一上。将进一步夯实理论根基,筑牢信仰之基。锤炼实践本领,在“绿先锋”博士生讲师团宣讲中把专业术语转化为百姓语言,讲好环保故事。更要强化使命担当,发挥博士生党员先锋作用,将污水处理、固废资源化等科研成果转化为“低碳技术微课堂”等科普精品,用科技力量守护绿水青山。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中践行使命担当。(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