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首都师范大学 - 《首都师大校报》

花园桥的记忆

作者:化学系2025届毕业生  罗治延    
2025-06-24     浏览(15)     (0)

文章回忆了校园生活的点滴,包括实验、社团活动、宿舍生活等,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激和不舍。成长过程中,对母校的点滴回忆成为最柔软的牵挂。

开始慢慢收拾抽屉,翻出一张又一张校园活动的宣传单。那些印着荧光色标题的纸张早已发皱,边角还粘着细碎的双面胶痕迹。看着这些现在有些占地儿但当时却能给我们带来许久欢愉的“战利品”——某场讲座的纪念书签、社团招新的徽章,突然就想起:每一次和舍友在活动入口排过的长队。我们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用冻得发红的手指比着剪刀手拍照,欢声笑语仿佛就在耳边,连空气里都飘着年轻人才有的雀跃。

实验楼的走廊永远飘着试剂混合的独特气息。四年来穿梭在实验楼1至6层,进行着各种实验。实验内容有些已渐淡忘,但总能想起自己的成功与失误。在磨炼中,做实验逐渐放开胆量;在纠错时,心思变得愈发慎密。

最怀念的,还是和室友们挤在宿舍里的夜晚:一起熬夜追剧的夜晚、一起听歌闲聊的夜晚……每一个聚一起的夜晚,笑声能吵醒整栋楼!在隔壁宿舍提醒后,我们捂着嘴憋着笑,却又忍不住因为某个突然冒出的冷笑话再次笑作一团。记得备考期末那段时间,我们把宿舍变成了临时自习室,墙上贴满化学元素周期表和教育理论知识点。熄灯后借着微弱的光继续互相抽题问答,手电筒的光晕里,浮动着我们认真又紧张的脸庞,仿佛回到了高中时代。

食堂三楼的麻辣烫窗口永远排着长队,番茄汤底永远是最晚去的时候最浓郁。食堂二层的收餐伯伯总会在我习惯性的“谢谢”后,热情地加一句真诚的“不客气,孩子”。那些琐碎的温暖,像零散的星火,点亮了不能回家而在校园求学的日子。

幻想毕业典礼那天会是什么样的天气,会和大家有怎样的交流,如何告别……我们早已习惯了彼此的存在——习惯了在实验失败时互相打气,习惯了分享食堂新出的档口,习惯了在图书馆闭馆音乐响起时,结伴走回宿舍的那条路,习惯了每天晚上一定要一起听两首音乐,哼几首歌再上床。这些平凡的日常,如今想来,竟像串起珍珠的丝线,珍贵得让人舍不得放下。

如今站在花园桥的地铁站口,看新生们抱着书本匆匆走过,突然意识到自己不久后就真的要离开了!那些曾觉得漫长的实验课、永远写不完的实验报告、偶尔抱怨的食堂饭菜,此刻都成了心底最柔软的牵挂。或许成长就是这样,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突然读懂了母校写给我们的人生指南,字里行间都是岁月沉淀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