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首都师范大学 - 《首都师大校报》

粉笔盒里的光阴

作者:$1008d2文学院2025届毕业生  段安琪    
2025-06-24     浏览(9)     (0)

本文讲述了作者在教室窗户中的自我回顾和校园经历,感叹师范的意义是把前人交付的光阴细细研磨成新的粉末,为后来者创造美好未来。文中提及青春想象和对未来职业的觉悟等经历。

教室的玻璃窗总能映出我们,我踮起脚尖递上最后一摞课程论文时,忽然瞥见自己映在玻璃上的倒影。四年前那个扎马尾的姑娘,如今发梢也染上了讲台的粉笔末,白得像是未及融化的初雪。

记得初见雍老师那日,他腋下夹着磨出毛边的《庄子集注》踱进教室,粉笔灰在晨光中打着旋儿。“师范生要学的是火种传递的手势。”他说话时总爱用拇指与食指捏着粉笔,仿佛在丈量语言的重量。我们总笑他板书时爱在句尾点三个顿点,像春蚕吐丝时留下的省略号。直到实习那日,当我看见自己的板书也不自觉落下同样的印记,才懂得这原是师者留给时光的暗语。

图书馆的走廊永远浮动着油墨香。考研那阵子,我和朋友总缩在自习室最里间的角落,用铅笔在《现代汉语》扉页画满荧光记号。她的保温杯里永远泡着胖大海,我总揣着几颗润喉糖——这大约是我们对未来职业最早的觉悟。

宿舍楼前的玉兰懂得守时。每年四月十五日前后,那些瓷白的花盏便准时举向天空,像千百个等待接住知识甘露的掌心。去年在旁边拍摄视频,镜头里忽然闯入老师弯腰捡拾落花的侧影。这位研究古典文学的老先生,总把凋谢的花瓣夹进教案本,说这才是“朝饮木兰之坠露”。

最近总在黄昏时分看见低年级的学妹抱着作业本穿过连廊,马尾辫在夕阳里晃成金红的弧线。她们鞋跟敲击水磨石地面的脆响,让我想起自己当初也是这样,怀揣着对三尺讲台的想象,把教学楼的台阶数过一遍又一遍。楼前那株老槐飘落的细碎白花,年复一年,悄然缀上少年们的肩头。

前日整理讲桌,发现粉笔盒底沉着半截彩色粉笔,大约是某次板书设计课时遗落的。靛蓝的断面露出细腻的纹理,让人想起那些被我们反复摩挲的经典段落。忽然明白,所谓师范,不过是把前人交付的光阴,再细细研磨成新的粉末,好让后来者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的银河。

此刻走廊尽头的教室里,又传来年轻而清亮的声音:“同学们,今天我们赏析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春风掠过窗棂,带走了我肩上一粒微小的粉笔灰,而更多洁白的星子,正轻轻落在某个即将启程的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