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厨,俗称掌作,又名拿作。这是以前在鲁菜发源地——博山民间遇有公事举办宴席时的一个重要角色,一般是由德艺双馨的老厨师或熟稔烹饪技艺,懂礼仪、晓规矩且责任心强的“半把刀”担纲,是整个宴席的制备实施过程中质量保证的重要举措。这一角色在老一辈厨界早有体现。设监厨这一职,不是对厨师不信任,它是博山饮食文化对宴席礼仪性、规范性和完美性的高度追求,使一些讲究更加完整准确得以实施。例如到了中午饭口,一开好多席又不能一次开,只能各席间分批次交叉进行,此时由于厨师、传菜员都忙,就很容易出差错,难免有疏忽失误或饭菜质量出现偏差,鉴于此情,监厨的把关作用在此彰显。表面上是约束了厨师,实则是更加规范了宴席程序和质量,是博山严谨讲究的饮食文化精髓及独特魅力的重要体现。它对整个宴会运作实施过程中起着决策、把关、保障等作用。监厨,这两个字顾名思义,就是监督厨师的意思。而监督一词本义最早出现在北魏郦道元《水晶注·穀水》有“(诏)使中谒者魏郡清渊马宪,监作石桥梁柱,敦敕工匠”的记载。与现在建筑工程中的监理一职大同小异。指挥调度作用。代表主人全权负责宴席质量和效果。协调炉、案、传菜乃至刷碗等人员,任务分工责任到人,做到层层落实,确保各个环节忙而不乱,高效有序。
把控食材品质。从源头上预防食材质量缺陷,预防劣质食材进门,对所进食材新鲜度和加工处理是否到位进行检查,确保原料上乘,杜绝饮食安全事故的发生。
现场监督操作。贯穿整个厨房的方方面面,确保每道菜都严格按照传统技法烹制,使火候、调味恰到好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品控关键节点。关键菜品出锅时亲自品尝或检查,必要时亲手示范,随时指点,教学相长,确保达到最佳状态,才允许上桌。早年聚乐村经理就用此法,不定期抽查厨师制作的一些看家菜。
把控上菜顺序。掌握节奏,如先凉后热,先盐后淡,先干后汤,行件跟着大件走等规矩,指导上菜。整只鸡、鱼,献腹或头,勿献脊等细节。根据宴席节奏,及时调整上菜速度。
应对特殊情况。例如:食材短缺、炉灶故障或宾客特殊要求(忌口、点菜等事宜),需迅速决策,及时应对,统筹协调,解决问题,从而确保宴席的顺利进行。(王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