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景德镇学院 - 《景德镇学院报》

三、绿染山川,木植希望

2025-03-15     浏览(8)     (0)

文章介绍了植树节的意义和养护树木的方法,强调了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让“植”此青绿成为生活日常,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编者按:春回大地,万物焕新,植树节如期而至。这不仅仅是一个种树的节日,更是我们与自然对话、为地球添绿的契机。每一棵树苗的栽种,都是对未来的投资;每一抹新绿的蔓延,都是生态改善的希望。大家能否分享一下你所知道的树木养护知识吗?或者和大家探讨绿色发展理念,让“植”此青绿成为生活日常,共同为家园编织更美的生态画卷。

23级学前一班蔡灵:植树节不仅是与土地的浪漫约定,更蕴含着对生命系统的深刻哲思。江南梅雨时种下的香樟,移至北国寒冬便难以存活。植物养护,在于尊重自然节律,这应当被我们牢记在心里,践行于行动中。从土壤到空间,植物生长的每一个环节都暗藏着生态智慧。疏松土壤,让根系自由舒展;合理规划间距,保证枝叶畅快呼吸。挖坑培土间,我们重建微型生态——腐殖土调节酸碱,秸秆覆盖涵养水土,修枝剪叶顺应向光天性,每一步,都是在解锁植物自愈的奥秘。关爱自然是一场浪漫而长情的修行,是生态文明的代代传承。让我们以科学为甘霖,以敬畏作沃土,守护每一抹生命之绿,留住永恒的盎然春色。

24级数字人文班罗梦琪:植树节让我们聚焦于树木养护知识,同时我也希望我所了解到知识能够帮助到大家。新栽树苗初期,要浇足定根水,这如同给它扎根的力量,此后根据土壤干湿状况适时补水,避免积水烂根。定期修剪枯枝、病枝,既能保持树形美观,又能减少病虫害滋生,让树木健康生长。给树木施肥也有讲究,春季宜施氮肥促生长,秋冬则补充有机肥增强抗寒力。种树养树是与自然对话的学问。科技让养护更智能:北京用湿度传感器精准浇水,上海用无人机监测树病,为每树建“健康档案”。从哈尼梯田到现代阳台,绿叶始终传递着人与自然共生的千年智慧。

24级文博班王易华:植树节,是播绿的节日,更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契机。绿色发展理念,是时代的呼唤。它倡导我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日常小事做起,节约用纸、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就是为树木减负;参与垃圾分类,减少环境污染,为树木营造更好的生长环境。让绿色出行成为习惯,减少碳排放,守护蓝天绿地。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态画卷的绘制者,每一次植树护绿的行动,都是为家园添彩。24 级艺教二班陈嘉瑶:在植树节种下的不只是树,更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每一棵幼苗都像一个小小的希望,扎根泥土,努力生长。我们期待它长出茂密的枝叶,为大地撑起一片绿荫,让燥热的夏天多一丝清凉,让鸟儿有栖息的家园。长大的它们能挡住风沙,让天空更蓝;能净化空气,让呼吸更畅快;能为小动物提供食物,让大自然更热闹。种下一棵树,就是在为地球增添一份生机,让人与自然的故事在绿意中继续书写。

24级小教一班张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植树节带着新的希望悄然而至。绿色发展理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深刻揭示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绿色发展不能仅停留在口号上,让“植”此青绿成为生活日常,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绿色生产;学校应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我们每个人也应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比如,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参与垃圾分类,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家庭中种植绿植,美化居住环境;节约用纸、减少一次性木筷的使用,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孟春之月,盛德在木。”让我们携手努力,让青绿成为生活的底色,让绿色发展的理念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