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的离愁、对下一程山海的喜悦与忐忑,交织氤氲在离校前这几天的笑中有泪的送别中、整理行囊的忙乱中,行将告别,你们带走了母校的什么?
同学们,离校前再逛逛校园,把母校的印记装进心里。再一次注目廖公雕像和陈嘉庚大礼堂,记住母校的历史与特色。记住徐西鹏书记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吴剑平校长每年一个特定主题的“开学第一课”所代表母校的高度与温度,这些都将成为你与星散各地的校友之间的密码。再次走进某个清晨阳光透过叶缝斜切入窗口,叫醒了在课堂上打瞌睡的你的那间教室;再抚摸一下图书馆或者二修你经常占用的那张书桌;再踩一踩下雨天溅了你一脚泥水的那块石板是否还继续松动?再次走到你制造邂逅的那个路口,你要等的人是否依然没有出现?再一次路过细雨打湿的秋中湖,记住涟漪荡漾在湖面,也泛起在你心里的那个特定的时空感受。母校不是抽象的,她的一草一木都浸润了你的一段青春,带不走,就带走镌刻其上的你在母校的印记,放在心里,铺展成一条蜿蜒的通往母校的心路。
同学们,离校前再看看校园里的一些人吧,把母校的爱与温暖装进心里。放下手机跟你的室友多谈谈心,聊聊共同经历的“小确幸”与“小烦恼”、聊聊曾经的小误会和小遗憾,共同用心去回味成长道路上的相互支持与慰藉。再去看看那些或严格或温柔的老师们,聊一聊某一次课堂问答中、论文指导中的鼓励或批评,重温在知识殿堂中积淀的师生情谊;向为晚归的你开门的宿管阿姨道一声感谢;还有默默等待,直到你收拾好书包离开教室的管理员。同学们,未来的路,老师们祝福你们一帆风顺、前程似锦,但难免会有风浪和崎岖、有迷雾和犹疑,带走那些沉淀在校园各处、无声滋养着你们的善意与温暖,让母校成为你们灵魂深处永远可以回望和寄托的温暖港湾。
同学们,还要记得承袭华大人的基因,践行华大人的使命。“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校训凝练了华侨大学的独特灵魂,同学们从入校开始就生活在生源构成多元的环境中,“和而不同”的理念贯穿于你们的学习生活日常,其辩证与包容的文化精髓包含内和外、自处和处世两个维度。对内而言,自洽自处,坚持奋发向上,也要清醒认识人生路上如影随形的不确定性,坦然接受“心想事成”是目标、是愿景,而不是必然,合理地进行客观归因与主观归因,学会与自己和解;对外而言,圆融通达,在坚持底线、坚守内核前提下多一些包容与接纳,在日常的工作和相处中践行华侨大学承担的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使命。
同学们,你们即将远行,带着母校千锤百炼凝成的一束光,奔向你们的诗和远方,你们也是母校和老师们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