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报》

【青青子衿】“我的家乡需要能留下来的医生!”

作者:大学生通讯社 张 琛    
2025-06-20     浏览(22)     (0)

原创·首发·独家

在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有这样一位青年医学生:她用四年的时间参与30余项志愿活动,将医学知识做成科普画册送往甘肃各地;她以学生干部身份凝聚青年力量,在基层实践中触摸医疗民生的温度。她是刘嘉慧,一名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誓言融入青春底色的中共预备党员。

志愿萌芽:从青协干事到科普创作者

2020年秋天,初入兰大的刘嘉慧在社团招新现场被学长学姐的热情感染,她主动报名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她希望通过服务他人来突破自我,同时也希望在实践中践行医学人文精神。在这里,她还学会了很多的技能。“我在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在公众号上发文章,从刚入门的新手小白(发一篇文章要占用我一个下午)到半小时就能发公众号的游刃有余,时间给了我一份满意的答卷。”

由于大一时在青协有过撰稿和发公众号的经验,所以在大二的时候她加入《新媒体矩阵赋能健康科普传播实践》项目,创建《严选好科普》公众号。“创建科普公众号的初衷是为了打破医学知识的壁垒,做大家愿意看、看得懂、用得上的健康科普,让科普接地气,让公众与医学的距离更近。”在创作的过程中,刘嘉慧也遇到过很多困难。比如,如何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转化为公众更能理解的“大白话”,如何寻找更符合大众所需的科普内容。为让科普“接地气”,刘嘉慧团队通过“标题抓眼球+内容讲故事”的策略,结合热点事件,制作《早上喝咖啡=续命水?》等爆款文章,印制科普画册,设计原创科普形象“霍霍”等,最终实现流量上涨。

“医者的荣耀,不在于站在多高的舞台,而在于能为多少人带来健康和希望。”她说道。

实践深耕:从赛事保障到基层医疗

在兰州马拉松志愿活动中,刘嘉慧主要负责医疗保障,观察参赛选手的身体状态,保证赛事顺利开展。在早癌筛查中,刘嘉慧协助登记高危人群数据,进行健康宣教,带领他们做检查,“这些经历也让我看到‘防大于治’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基层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现状。”

2023年暑期,她作为“赴积石山县三下乡”医疗志愿者,在烈日下为村民开展急救培训。“基层百姓需要的不仅是义诊,更是能扎根当地的健康观念。”她带领团队调研当地疾病谱,设计高血压、糖尿病干预方案,让“送药下乡”升级为“知识扎根”。

在深入基层和人民群众的过程中,刘嘉慧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了基层的医疗卫生状况和百姓的健康问题。在未来的工作中,刘嘉慧希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使命传承:从学生骨干到定向医者

作为2022级副班主任,刘嘉慧在刚开始担任副班主任时,便会积极组织大家进行团建、班会,帮助大家尽快融入大学生活,拉近老师同学之间的距离。在学习和生活上,刘嘉慧也会积极为他们提供学习资料、学习技巧和生活经验。“担任2022级副班主任期间,看到大家从入学时懵懂无知的状态逐渐变成独当一面的大人模样,心里很有成就感。”刘嘉慧笑着说。

在担任班级团支书期间,刘嘉慧和同学们成功发起了“创建优良学风,打造特色班级”的班级特色品牌活动,采取班级积分制度,从思想政治学习、学术活动参与、课堂出勤、集体自习等方面引导激励班级同学共同参与,增强班级凝聚力。

作为从甘肃农村走出的“订单定向生”,刘嘉慧早已明确了自己的毕业选择:先入三甲医院规培,再回到基层医院服务。“我的家乡需要能留下来的医生。”这份抉择背后,是她在青协时埋下的种子,是三下乡时触摸到的民生温度,更是预备党员“人民至上”的誓言回响。

刘嘉慧很喜欢杨绛先生所说的一句话,“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仰望你,阶上也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这句话不仅对她的生活起到激励作用,也让她明白奉献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平视才是服务的前提。志愿服务的价值不在于志愿时长的多少,也不在于星级高低,而在于能否点燃更多人心中善意的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