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地保护研究所教工党支部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024年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党支部现有党员32人,其中院士2人、教授12人及专任教师党员18人。党支部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政治建设为牵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质增效为重点,依托“大师+支部、野外台站+支部”,强化党建联建,注重服务教育,增强科技赋能。提升党支部和党员的服务功能,践行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头雁功能,已经向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风采展示平台投稿3篇,成效显著。
强化党建联建,深入交流互鉴
党支部采用多种学习方法,从不同层次开展党建联建,学习交流,凝心聚力,推动形成组织互联、资源互通、经验互鉴、发展互促的工作样态。一是党支部充分利用“双带头人”工作室平台,先后与东北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双带头人”工作室交流党建经验,互相学习业务和党建高度融合路径,着力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二是强化与甘肃省内高校党建互动,先后和甘肃农业大学、兰州文理学院、兰州资源与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开展党建联建,相互交流经验和案例,互通有无,相互帮助。三是增加与校内兄弟学院,以及学院内其他党支部的交流,先后与生态学院和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开展交流,与院内的草地农学研究所党支部、行政党支部、博士和硕士生党支部、本科生党支部,积极开展互促互帮。四是定期组织支部党员专题研讨,开展教师和学生党员学习活动,推动理论学习指导业务能力提升,开展“抬头看方向,低头干实事”活动,倡导党员教师不仅要自己走向企业,服务乡村振兴,而且要团结非党员师生俯首解决企业和农户的实际问题。五是支部组织全部党员赴甘肃会宁红色教育基地、甘肃高台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甘肃宕昌哈达铺红军纪念馆等学习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初心,助力践行使命。同时,党支部倡议并组织党员向身边的老党员学习,以任继周院士和南志标院士的事迹为主线,多次开展“踏寻院士足迹,塑造青年学子信仰”活动。
开展教育服务,践行初心使命
作为高校的教师党支部,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仅注重高层次人才培养,还主动延伸教育服务触角,帮扶青年学子健康成长。通过兰州大学“三走进”行动和本科生导师制行动,每位支部党员全程对接指导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既在学业上“一对一”解决学生科研实验、论文撰写和实践难题,提升育人精准度;又在思想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关注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扣好成长成才的“第一粒扣子”。
党支部积极承担社会育人责任,支部成员多次受邀为黑龙江哈尔滨市第64中学、甘肃岷县第四中学等学校开展“青春正当时,一起向未来”思政教育报告,用鲜活案例传递家国情怀。同时,依托草种创新和草地农业生态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党支部面向甘肃中小学生举办科普活动,辐射400余人次,通过实验演示、田间实践等形式播下“科学报国”的种子。这些活动既服务了基础教育,也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展现了高校党支部的育人辐射效应。
强化科学报国,践行科技赋能
党支部坚持“守护祖国西部绿色”的座右铭,以草种创新和草地有害生物防控为重点,打造了一支能吃苦、能战斗、由共产党员带头的科研铁军,形成了以院士党员为学科带头人的“草地保护学”研究方向群。2024年,支部教师中1人入选“青年拔尖人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其他项目20余项,累计项目入账经费2000余万元;培育牧草新品种1个,新品系10余个,主动融于国家种业创新,有力支撑退化草原修复;南志标院士领衔编写农业农村部十四五统编教材《草地保护学》,首次将草地有害生物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党支部成员先后赴企业和地方实地考察,解决企业和合作社的问题50多次,提出可以通过回归有机质解决甘肃岷县中药材种植时土壤板结问题,岷山猫尾草销售应该采用分类施策方案,集成了田园牧歌有限公司原种扩繁的水肥管理技术体系,实现草业提质增效,强化科技赋能。
(作者简介:郭正刚,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地保护研究所教工党支部书记)
(党委组织部程彦彪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