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教兴国念兹在兹,多次指出:“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坚持以教育发展之“风”,鼓科技创新之“帆”,在新征程中坚持把改革的精神、改革的思维、改革的方法贯穿于各项工作中,在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上下功夫,学院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呈现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的生动局面。
坚持党建引领,打造事业发展新范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做实学院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是关键一环。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了“党建+X”工作机制,打通“三维”育人路径。以“党建+教学”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以党建引领课程思政改革,联合国防科大、中国地质大学等5所兄弟高校赴青海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并进行科学考察。以“党建+学科”模式推动学科建设迈向新高度,用主题党日活动搭建党员师生共同研讨学科规划与发展的桥梁,让党支部成为凝聚师生力量的纽带。通过“党建+育人”模式,开展师生结对共建活动,组织师生党员赴南梁革命纪念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等地开展红色研学联建活动;以黄建平院士获全国先进工作者重大荣誉为引领,勉励师生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生态安全战略,为西部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构建“党建+就业”联动模式,将党员志愿服务与学生就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开展“支部书记讲就业”、就业创业专题研讨会、未就业毕业生座谈会等就业创业指导活动,通过精准施策与资源下沉,切实赋能毕业生职业发展。
坚持提升效能,构筑实干托举新生态。学院紧紧围绕规范化管理、教师发展、人才驱动等重点领域,以改革之力,落发展之实,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实干成绩单。整章建制阔步前进。完成了基层组织(系)换届和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调整;聘任业务助管,协助负责学科建设、教学、研究生培养或科学研究等管理工作;修订完善了《教职工考核工作细则及基本工作量要求》,为学院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文化供给更加丰盈。优化学院网站,增设内部管理系统,突出师生学术宣传;成立兰州大学大气科学青年教师发展联盟,并组织召开2024年学术年会,助力青年教师发展;成立“大气人家”教工之家,强化教职工身心健康。帮困解难惠及师生。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计划座谈会,通过构建“教学-科研”双轮驱动培养模式,着力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坚持合作交流,抢抓人才高地新机遇。以协同合作为牵引,着力突破学科专业壁垒和学科发展路径依赖,推动交流合作和人才自主培养的良性互动。引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象创新工程及中国气象局天气气候一体化模式重点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首席科学家沈学顺来院兼职任教。坚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与行业需求,查找学科布局、科研转化、社会服务中的短板弱项,将外部压力转化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特色科研方向的内生动力,推动学院在变局中开新局,赋能学院在发展中焕发新机。始终紧扣国内大气科学学科布局与区域发展需求,以调研学习、人才宣讲、来访交流为抓手,深化学院与行业、区域的协同联动。赴成都、南京、长沙、珠海等地开展调研交流和人才宣讲,主动对接深圳市等地方政府,就低空经济、新能源、金融气象等展开交流合作;以中山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宁夏气象局等单位来访为契机,深化与行业部门和兄弟院校的协同发展机制,联合开展青藏联合野外实习,承办全国气象知识科普大赛等,推动科研与教学双向赋能。
坚持守正创新,开启奋楫笃行新篇章。想师生之所想,深入开展“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大讨论,持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深化改革中注重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互融合,系统集成式推进各项改革落地生效,切实以师生关切“小切口”牵引学科发展模式“大改革”。凝练提出“1234”学院发展战略,明确发展方向:即进一步依靠信息技术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多位一体并重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将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坚持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三足鼎立”的发展理念,探索建立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互支撑、带动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施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要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为深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指明了前进方向。面向新时代,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紧盯国家重大需求,紧扣国际学术前沿,持续深化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团结一心、勇毅前行,在学校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征程中贡献大气力量、体现大气作为、展现大气风貌。
(田旭龙,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史万峰,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讲师;李裴蓓,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团委书记/讲师;杨娜,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