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 - 《山东理工大学报》
农工学院“4+4”模式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
作者:李玮 姜素锦
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为本科生制定升级《四季四级·本科生发展指导手册》,开展全程生涯规划模式,实施“青苗工程”并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实践、竞赛活动、企业访问和志愿者服务等,培养其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学院积极推动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成效显著提升。
本报讯 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坚持“精工强农、科技报国”新时代人才培养理念,制定升级《四季四级·本科生发展指导手册》,打造“4+4”全程生涯规划模式,着力落实“一线工作法”,以“青苗工程”为载体,以“五微思政”品牌建设为抓手,以“青春榜样”学生典型为激励,帮助本科学生明确不同年级阶段专业学习目标和要求,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
扎根季,适应教育把稳方向。关注入学新生特点,切实指导新生开好头、起好步。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系统规划提升学院“厅”、“园”、“室”环境文化,坚持“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一寸土地育人”,发挥环境景观的文化价值导向、思想启迪、凝聚融合、行为规范等育人功能。举办入院教育、入党启蒙教育、新生家长见面会、导师见面会,通过《新生研讨课》等课程,强化学生扎根农业工程学科科技报国的专业认同。在全校率先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连续3年为全体本科新生配备成长导师,实现本科生导师全覆盖。学生学习互助中心(SLC)开展“农工Yeah校”,强化课程学习管理,规范良好习惯。
孕穗季,专业教育精准滴灌。结合学科特色,重点引导学生承上启下、夯实基础。开展“青苗计划”学生骨干培训,围绕思想引领、技能提升、素质拓展、实践锻炼多模块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多举措激励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团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机械类)、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等相关赛事,在科创竞赛中弘扬科学精神,提升专业素养。暑期社会实践走进基层,深入田间地头,结合实验室项目走进科技小院等实践地,发扬“自找苦吃”精神,参与社区服务、农机学会年会等志愿服务,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开花季,职业教育松土施肥。着眼学生专业视野开拓、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及专业技能培养。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农机展、参观相关科研院所,4名学生到捷克查理大学短期访学,13名学生赴韩国交换学习、短期访学,开拓专业视野。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邀请易维明教授为学生开展“走进大家”学术历程分享活动,邀请张道林教授开展“五老讲故事”活动,为学生宣讲专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增强专业认知和专业自信。开展准毕业生“扬帆入海”访企拓岗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各类渠道和资源到相关企业实习实践或参加暑期夏令营,撬动就业资源,深度了解就业环境。组织2025届毕业生197人次前往包头市百思特工业技术有限公司等40余家企业投递简历190余份,收集第一手资料,抢占就业岗位,明确就业方向。
成熟季,就业教育服务保障。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就业观念,树立正确择业目标。为毕业生简历制作进行指导,挖掘学生个性特点及不可替代素质,为考研学生准备考研大礼包,组织复试面试指导会、求职礼仪专题讲座等,为就业困难学生提供一对一帮扶指导,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就业技巧。开展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奖励,设置“就业早鸟奖”、“求职奋进奖”等,激励学生尽早就业,组织分专业专场招聘会、“职约金秋”招聘会等,40家企业为学生提供1000个岗位,形成优质企业资源库。学院领导、专业教师前往省内外多地访企拓岗,精准推荐毕业生,促进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近年来,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厚植“大国三农”情怀,努力培育“精工强农、科技报国”时代新人,学生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提升。学院将不断完善凝心聚力、同向融合的育人运行机制和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达成机制,将生涯养成教育贯穿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全方位,进一步激发学生成长成才内生动力,引领学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