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通大学 - 《南通大学校报》

编者按: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谋划确定学习教育主题,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开展好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部署要求和学校总体安排,学校举办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涵实质,努力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为思想自觉、外化为行动纲领。

扎实开展学习教育 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提供坚实作风保障

以党性立身 以作风赋能

作者: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陆俊杰    
2025-05-16     浏览(6)     (0)

高校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作风问题本质是党性问题,以更高的标准锤炼作风,坚持以党性立身以作风赋能。在办学治校中涵养清风正气,夯实清正廉洁的思想根基,强化政治定力,抵御风险诱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部署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再次向全党宣示了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彰显了以钉钉子精神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作为高校领导干部,我们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作风建设不仅是个人党性的试金石,更是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直接关乎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成效和校园政治生态。

一要深刻理解作风问题本质是党性问题。从理论逻辑看:作风是党性的实践形态,党性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具体行动体现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能否坚持原则、摒弃私心,本质上是对党性的直接检验。从历史逻辑看:党的作风关系事业兴衰,延安整风运动锤炼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等优良作风,为革命胜利奠定基础;改革开放初期推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作风回归。从实践逻辑看:作风失范折射党性弱化,近年来查处的教育系统腐败案件警示我们,作风问题看似是行为失范,实则是党性“总开关”松动所致。二要以更高的标准去锤炼作风。高校是科技创新重要引擎和人才培养第一阵地,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必须将政治标准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要弘扬“求真务实、严谨治学”的科学家精神,高校作风与学术生态息息相关,黄大年教授“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誓言,钱学森“姓钱但不爱钱”的风骨,正是高校干部应秉持的学术操守,推动建立以创新价值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要践行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准则,高校党员干部须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律,涵养校园清风正气。三要坚持以党性立身以作风赋能。要在理论武装中筑牢信仰之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能通过武装头脑强化政治定力,抵御风险诱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在规矩约束中规范权力运行,将中央八项规定当作衡量言行的“戒尺”,规范自身举止,切实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增强制度的执行力与约束力。要在办学治校中涵养清风正气,夯实清正廉洁的思想根基,一体加强政治教育、党性教育、纪律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