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通大学 - 《南通大学校报》

同促五链融通 共建多彩社区

作者:夏光祥    
2025-05-01     浏览(4)     (0)

学校实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搭建学生成长“大舞台”,成为学生思政教育的“播种机”等重要载体。学校党委将“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纳入党建和人才培养工作总体布局,与学生思政、教学等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学校积极构建“机关部门—学生社区”党建联盟结对共建工作体系,促进学生深度参与社区建设。

“参加活动后,我心中涌起无尽的崇敬与感动。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如同灯塔,给予我源源不断的力量,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杜万聪同学在李园“一站式”学生社区参加 “科学家的故事我来说”活动后这样说。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学生工作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全面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体制创新,不断开辟“三全育人”新场域。学校获评全国高校示范“一站式”学生社区。

党建引领,绘就协同育人“同心圆”

“原来党课还可以这样上!”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工程 231班入党积极分子李雨轩参加李园社区情景剧微党课后这样感叹。在“进社区讲党课”活动中,学生党员深入学生宿舍、学生社区党建之家等开展微党课80余场,涌现出观摩式、访谈式、情景式、体验式等别开生面的党课宣讲方式,用新招、妙招、实招,让党课党味更纯、鲜味更足、吸引力更强,让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年人的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与服务学生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学校党委将“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纳入党建和人才培养工作总体布局,与学生思政、教学等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不断完善“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学工部(处)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协同配合、二级学院分头落实、社区学生深度参与”的“五链融通 六共育人”工作格局。此外,学校积极构建 “机关部门—学生社区”党建联盟结对共建工作体系,协同多部门育人合力。学校职能部门和群团组织与学生社区结对,开展理论同学、组织同建、品牌同筑、服务同行、成效同享。学校成立学生社区功能型党组织,制定完善社区学生党员网格化管理,设立学生社区党组织工作联系点,建成学生社区“党建之家”10个,设置“学生党员示范岗”35个,挂牌“学生党员宿舍”926间,不断推动校领导、处级干部以“政治辅导员”身份深入学生社区讲党课。

思想浸润,塑造社区育人“新空间”

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学生工作部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因地制宜制定建设规划,形成了以“1110工程”为核心的社区改造方案。专门开辟一栋楼宇,建设由心理咨询中心、科创实践中心、校企一体化中心等组成的学生发展中心,总面积5000余平方米。高标准改造1个学生事务大厅,实现学生线下办事“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路”。高质量推动建设10个学生社区综合服务站,共设置党建之家、辅导员办公室、成长导师工作坊、舒心驿站、就业直通间等功能室64间,使用面积逾2200平方米。

“杨校长,对于青年教师如何平衡好科研和教学,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老师,在科研低迷期,产生深深挫败感时,该如何解决呢?”在桃园社区举办的“校长荟客厅”活动上,校党委书记、校长杨宇民与桃园师生代表开展零距离交流谈心。“书记校长荟客厅”活动为师生搭建了与校领导零距离、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学校广泛动员校内外思政力量下沉一线,深耕“一站式”社区育人园地。校领导定期带领职能部门负责人与学生交流,增强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意识。全体辅导员执行“5+1+1”入驻学生社区工作要求,深入关注学生所思、所忧、所盼。思政教师小班化讲授专题思政课,点对点解答思想困惑。各学院遴选优秀专任教师担任社区成长导师,选拔优秀学生担任“导生”,聘请优秀校友等担任校外导师,促进社区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

服务保障,打好关爱学生“组合拳”

不出宿舍园区,就能聆听名师大咖的学术分享;心情有些低落,专业心理咨询师随时拨云见日。学校实施“一站式”的学业指导、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宿舍文化、就业创业指导等服务项目。建立“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联盟,选优配强社区盟主学院,主导本社区学生工作。为每个社区配备心理咨询师和生涯规划师,定期组织“线上+线下”的心理咨询。打造学生社区爱心志愿服务岗亭,面向师生开展衣物缝补、熨烫、小家电维修、拾遗物品招领等多元化便民公益服务,学生在社区就能“一站式”满足学习生活需求。

为推进学生社区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学校依托智慧校园系统,持续升级线上“一站式”学工服务平台,集成学生大学周期的各项业务,覆盖学生事务、心理健康、资助管理、奖惩管理等13个栏目,涵盖57个功能模块,不断增强服务流程便捷性、易操作性。上线“学生社区场所预约”系统,一键查询各学生社区场所预约情况,同时开发 “学生社区场所预约”“校区查寝”“图书馆每日人流量”等应用,采用人脸识别算法,实现对学生在校情况、社区通行、夜间归宿等情况的精细化、智能化掌握,精准高效助力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文化建设,搭建学生成长“大舞台”

今年三月,第一届“謇韵芳华 江海伊人”系列活动在各社区开展。优秀女教师成长沙龙、非遗螺钿制作、陶瓷手作、创意插花、春季科学护肤讲座等项目,吸引了来自五个社区的千余名女生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为积极探索打造 “一区一品”学生社区文化特色品牌,学校通过举办学生社区文化节,将多种文化主题融入社区文化育人时空,形成了思政先锋社区、科创达人社区、传统文化研习社区、书香满园社区、安全教育社区等社区文化特色品牌矩阵,“天天有互动、周周有精彩、月月有主题、年年有创新”的学生社区文化氛围日渐形成。

各社区立足实际,紧紧围绕品牌定位持续发力,将特色工作、优势资源和学生需求有效融合。融园社区将“行走的思政课堂”系列活动融入社区活动,以青年大学生的话语体系,创造性地理解、分析、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打造“思政先锋社区”;静园社区在建设“书香满园社区”过程中,通过构建共享书屋、开展悦读活动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汲取智慧,在书香中涵养心灵。学生社区活动改变了同学们的生活方式,让大家在“家”门口也可以体验到有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了美好、和谐、幸福的社区文化氛围。

如今,“一站式”学生社区已是学生家门口的“幸福驿站”,成为学生思政教育的“播种机”、专业学习的“加油站”、职场发展的“风向标”、反映意愿的“直通车”,发现问题的“预警器”,成为学校深化“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创新落地落实和推进 “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重要载体。

“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中心 夏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