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长沙理工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报》

翻译家葛浩文

作者:■向强汴    
2025-06-21     浏览(21)     (0)

  美国人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翻译了30多位中文作家的60多部作品,是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国文学翻译家。

葛浩文出生于1939年,1961年参军,进了海军学校,被派到台湾当了一名通讯官。他一到台北,就向一位东北人学中文。“葛浩文”就是这个老师起的名字。他在台北待到退伍,没有马上回国,而是进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继续学习。

回国后,一位大学老师建议他读研究生,以中国研究为专业。于是被旧金山州立大学录取。葛浩文在那里首次接触到萧军、萧红的名字。他找来一本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看过后觉得很不错。这是他读的第一本中国小说。硕士毕业,教了一年书,决定攻读博士,进了印第安纳大学,指导教授是柳亚子的公子柳无忌。在印第安纳大学,葛浩文钻研中国古典小说、元杂剧以及鲁迅和左翼作家的作品,既读英译本,也读原文。

写博士论文时,柳无忌让他报选题。葛浩文先报了朱自清散文,柳摇头,报田汉的戏剧,也摇头,最终他想起“二萧”来,立马告诉柳无忌。柳无忌一听,来了兴趣,因为其父柳亚子跟萧红相熟,于是他要求葛浩文“赶快写”。葛浩文便首先将萧红的《呼兰河传》译成了中文。这是他译的第一部中文小说。随后他又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写出了《萧红传》。2011年6月3日,在纪念萧红诞辰100周年举行的首届“萧红文学奖”上,葛浩文的《萧红传》获得萧红研究奖。

随后葛浩文又翻译了巴金的《第四病室》、老舍的《骆驼祥子》、贾平凹的《废都》、杨绛的《干校六记》、王蒙的《选择的历程》以及莫言的《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酒国》《檀香刑》等多部作品。葛浩文说他最早读到莫言的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和《红高粱》时,感到很惊讶,也很喜欢,其中的爱与恨很能打动人。他不远万里,鸿雁传书,表明愿意将莫言的小说译成英文。莫言喜不自禁地表示欣然同意。葛浩文便凿壁偷光、焚膏继晷、囊萤映雪,日夜兼程地将莫言的小说陆陆续续地转换为英文,并不止一次地摆上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案头。2012年,莫言终于成为文学诺奖得主。有人说:“莫言的军功章里有一半应当属于葛浩文。”如此说法,可谓良有以也。

葛浩文常常向人们谈及自己的翻译感想。比如,他说:“我跟很多翻译家不一样,我是凭灵感,我差不多看一句、看一段是什么意思,就直接翻,然后再回头对一下。如果太离谱,便予以修正;如果有些生硬,便进行灵活处理。他还说:“每逢我遇到一本令人无比激动的著作,我便会全身心地投入翻译它的工作中。哲学家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对我而言,则是我译故我在。我天生就爱翻译,翻译不仅是我的一种爱好,而且是我的一种天职。翻译就像空气一样,没有翻译,我就不能生活。”正所谓:

大洋彼岸葛浩文,中国作家一知音。高梁玉米黄土地,流传异域气象新。

文化交流需摆渡,译者如同摇橹人。吾侪理当更努力,中华经典天下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