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花流年,转瞬成空,像是一场绵长的梦。梦里有花开花落,有云卷云舒,有来不及握紧的热烈与纯粹。等到梦醒时分,才恍然发现,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而成长,便是在校园里这场花落无声的梦中悄悄进行的。它不疾不徐,在时光的经纬里缓缓铺展,而幸运的是,这段路我并非独行,喜遇良师,幸逢益友,更幸运的是,我在这样一方温润的校园里,度过了青春中最丰盈的时光。
在大校生活的三年,如轻风拂过水面,无声却有痕。时光悄然落笔,将我镌刻成今日模样。回望来路,母校予我以栖身之所,更予我以成长的力量。图书馆藏书万卷、窗明几净,校园小路蜿蜒而诗意,四季流转中,草木成景,它们是不可缺的景致,点缀着漫漫青春。
每当心绪纷乱、难以排解时,我总喜欢从图书馆里走出来,沿着校园的小路静静踱步。夜风穿林而过,带着一丝冷意。树影斑驳,在路灯下轻轻摇曳,像是也在经受某种不可言说的挣扎。落叶无声坠地,洒满小径。但我看见,那些摇摇欲坠的枝桠,从未真正低头。它们在风中微颤,却始终向上。哪怕黑夜漫长,也要为即将到来的第一缕晨光而攒足力气。正是因为那份不屈,它们始终向上生长,在风霜中蓄力,在寂静中挺拔,凝聚出一种沉默却顽强的生命姿态。
也许正是那一份从校园风物中悄然汲取的力量,让我在不断地试错、修正与坚持中,慢慢磨砺了自己。于是,当那一纸奖学金的喜讯悄然落在手中时,心中泛起一阵难以言说的波澜。这好像是校园轻轻拍了拍我的肩,对我说:“你做得很好。”此刻回望,我才更深切地感受到,是这所校园在悄无声息中塑造了我。感谢母校,感谢她给予我一方可以安心学习、静心思考的天地;感谢她在我最需要方向的时候,始终温和而坚定地引领我前行。
在学校里,我遇见的老师们,或温和,或严谨,或风趣,或沉稳,他们的教诲像春雨,悄无声息地润入心田,却能在不觉间唤醒我对知识的热情,对世界的好奇。他们在三尺讲台上用三寸笔播种理想,也在课后用一次次耐心解答、一次次鼓励与点拨,悄悄推我一把,令我在踟蹰不前时看见方向。老师指导我修改论文的时候,她的身影至今仍让我心生敬意。在我们这些学生眼中,那是万般辛苦的付出,在她口中,却只是“教师的职责”。本应是吃饭休息的时间,她却总在回复着消息,认真阅读每一段文字、推敲每一句措辞。每一次走去和她面谈修改意见,心中总难免紧张,然而只要稿子一摊开,话题一开启,她便会真诚地笑着,语气温和,眼神柔和。她用丰富的阅历,引导我更清晰地理解受众思维、标题逻辑与内容层次,每一次听来都让我受益匪浅。正是这一位位默默耕耘、甘于奉献的老师,用他们各自不同的方式,引领我们穿过懵懂与犹疑。感谢每一位老师,是你们让我在纷繁中找到安静,在迷茫中看到方向。因为你们,我愿意一生与知识为伴,热爱启航,我与“中文”,来日方长。
感谢一路奔波、足不停歇的自己。大学的求学生涯中,难免遇到困顿与迷茫、无助与失意,我始终怀着应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信念,带着这份初心,我选择奔赴现实的土壤。我曾走入乡村调研,沿着田埂与村道,记录振兴背后的真实面貌;也曾前往大山深处支教,用一腔热忱教孩子们读标准的普通话,让他们的声音更清晰地被世界听见;我走进小学课堂,作为非遗志愿者讲述传统技艺的故事,希望让文化的根在他们心中生出新芽;在校园里,多次担任活动的志愿者,每一次默默付出都让我更坚定地相信,服务他人,也是成就自己。
一路行之,披荆斩棘,不问去路南北东西。我始终记得那句诗:“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听闻远方有光,有希望,我便风雨兼程,不问来时的路,也不惧未知的长夜。
成长的旅途,步履缓慢,却始终向前。喜遇良师,恰逢益友,操场、图书馆、教学楼都散落着我与友人结伴而行的身影。感谢所有在生命中匆匆而来又匆匆离去的人们。你们的指引、帮助、鼓励,像一道道光穿过了我踟蹰不前的时刻,我会铭记于心,永远感恩。愿我们都在更高处重逢,在那光落满身的地方,笑着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