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徐州医科大学 - 《徐州医科大学报》

我校牵头!22所高校云端共备一堂思政课

2025-06-16     浏览(9)     (0)

一场由我校牵头,跨越8地的思政教育备课会在线上开展,来自全国22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同备一堂思政课,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与认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集体备课对培育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

本报讯 5 月 23 日上午,一场由我校牵头,跨越西藏、新疆、宁夏、北京、天津、河南、江苏、广东 8 地的思政教育备课会在线上开展,来自全国 22 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齐聚云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同备一堂思政课,共赴一场思想的盛宴。

“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领悟其内涵与价值。”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徐海波表示,参会的老师们应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共享资源、共商方法、共同研究,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与认同,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怎样让一堂思政课真正打动学生、抵达人心?备课会现场,各校思政课教师代表在说课环节,展示了一个个内涵丰富、视角多元、生动鲜活的课堂——

“辽宋夏金时期各个并列政权之间的经济交融表现有哪些?……”新乡医学院的张会丽老师以“辽宋夏金时期的经济交融与民族大一统态势”为主题,通过回答问题的形式,讲述了经济互通带来的民族融合。

宁夏医科大学的刘志月老师从共构政治格局、重塑经济秩序、共享社会文化三个方面,展现了隋唐五代时期中华民族的繁荣景象,让大家感受到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西藏大学的合小旭老师围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共同体思想”展开课程。他先让同学们思考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环境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强调民族融合的原因,进而过渡到民族团结这个基本主题。

徐州医科大学的韩杰老师以“高扬旗帜指天下,共荣同道绘华章——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世界意义”为主题,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其重难点、教学过程、总结五个部分,全面阐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世界意义,展现了思政课的广阔视野和深刻内涵。

思政课教师们同台切磋、碰撞思路,通过不同的视角和切口把课程讲准、讲深、讲透、讲活,在政治引领、学理阐释、方法创新等方面展现了各自的教学特色和水平,让思政课充分发挥培育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

“集体备课对培育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江苏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会会长王永贵寄语高校的思政课教师 :提高站位,学习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 ;树立正确历史观,用大历史观把握中国历史 ;注重教学对象差异,创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方法,用身边的案例讲好思政故事,提升育人实效。

(肖雅茹、刘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