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我校研究团队在Nature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
我校国际前沿科学研究院团队在金属单原子链的原子制造领域取得突破,基于二维硫族化合物晶界的限域效应,发展了一套标准化的理论计算筛选标准,并得到了实验证实。该研究得到了多个项目的支持。
本报讯 前不久,我校国际前沿科学研究院郭万林院士、张助华教授、乔瑞喜副研究员联合南洋理工大学刘政教授等团队,在金属单原子链的原子制造领域取得突破———将物质制造的极限进一步推进至单原子链尺度,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NatureCommunications。
研究团队基于二维硫族化合物晶界的限域效应,首次从理论层面提出一套标准化筛选方案,预测了这类二维半导体晶界能诱导形成单金属原子链的元素种类,并被合作实验全部证实。
在此工作中,该团队与合作者深入研究了SMACs生长过程中的热力学与动力学过程,针对其中过渡金属原子与MX2晶畴间替代掺杂(substitutiondoping)、表面团簇化(surfaceclustering)、边界吸附构型(edgeadsorptionconfiguration)及其动力学生长势垒 (kineticgrowthbarrier)4个核心步骤,发展了一套标准化的理论计算筛选标准。
我校博士生秦文、康奈尔大学博士后郭莎莎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张助华教授、郭万林院士、刘政教授、乔瑞喜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新加坡教育部等相关项目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纳智能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析测试中心、高性能计算中心等的大力支持。 (国际前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