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 - 《山东理工大学报》
两张书桌
作者:陈奕琨
文章描述了作者与两张书桌的深厚情谊,它们在作者的学习生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书桌始终如一地陪伴着作者,给予他静心学习的魔力。
这只是一张桌子,一张普普通通的书桌。坐在它面前,你不得不承认——它是一张书桌,因为它有它自己的一番道理。
这张书桌有不可为外人道的魔力,它有让你坐在它面前自觉地静下心来、不愿再被俗事纷扰的魔力。
我有两张书桌陪伴过我。
第一张已经与我相伴了十一年之久,从我记事之日起便拥有了它。它很小,大约只有六十公分长、四十五公分宽。它又很破,为了给幼时多病的我治病,那时的家境大抵只能买这样的书桌了。可它竟也能使爱玩好动且爱哭的我静下来,停止淘气、开始习诗摹字。我渐渐长大些后,它又变得与我很不相符。它又小又破,坐在它面前,我似乎成了一个巨人。
与其搭档的凳子换了又换,有的已经不知去向,有的仍在发挥作用,被妈妈拿去放上了面缸。书桌太小以致影响了我的学习,那些常读的书也放不下了,我常常向父母抱怨,扬言一定要换了它。但到了它跟前,我却可以难得地自动收敛起玩性与急躁,想尽法子地学习和解决问题。
凳子太高,无妨,拿几本无用的厚书摆放于桌面,桌凳的高度就相仿了。书放不下,不碍事,从旧货市场淘来个简易书架放在旁边就可以了。放了假不想学习,逼自己坐在它面前,心便自觉沉下来,手便不受控制地写起了作业。化学太难,总不愿学,在它面前,即可消除心中学此科的恐惧与厌恶,翻开化学书与习题册子,平和地认真思考,悟出解题逻辑,成功解出上课一碰就错的难题;有条理地背记与整理知识点,竟也能体会到学化学的乐趣,萌生想钻研的欲望。在它面前,我不敢造次,无论它多破,似乎总有一股魔力引我向上。
后来因为上学,我换了住所,自然就换了书桌。第二张书桌也与我磕磕绊绊地走过了四个春秋,在高中伊始我便和它共事。它其实更似严格意义上的书桌——1.2米的身长,古朴的木色,平阔的桌面,两个方正的储书柜中轴对称地成为承重的桌脚,三个带有古铜色雕花的抽屉无不彰显它的大气庄重。
高中学业压力大,我染上了边学习边吃东西或看手机的恶习,即便是母亲无数次劝说我也未能摒弃这些恶习。奇怪的是,在它面前,这两样我便都放下了。在它面前,我怎么也下不了决心撕开零食的袋子,更不会让一点碎渣掉进书缝或落到桌面上,更不会边吃边学;对手机里平常乐此不疲的视频和小说也失去了兴趣,自然而然地将手机锁屏,倒扣在书桌旁,即便是拿起它,也只是搜搜错题和相应资料。
高中,本就爱吃的我更是不愿停下口中吃食去背诵那恼人的数学公式或拗口的古文,但在它面前,我却情愿放弃美食,开口滔滔不绝地背起来,还觉得很充实和快乐。伏在它身上,心便静了,台灯下,你只会见到我聚精会神地执笔做题圈画或捧起一本典籍细细品读的样子。此时,少了一分浮躁,多了一分静谧,这种力量,是让我每每在高中刷题崩溃和大学放假后想摆烂时总能找借口学下去、静下来的魔力。
为何如此,我不明白,也许它知道自身是张书桌吧,总得有区别于其他桌子的魔力。或许,是我知道面前是张书桌,不忍亵渎了“读书人”的身份,不甘做个游手好闲之人浪费青春大好年华,不愿辜负这书桌与我为伴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