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理工大学 - 《山东理工大学报》

驭速守质 智契方圆

作者:康晓雯  于可华  高希宁  赵彦然    
2025-05-23     浏览(10)     (0)

本文阐述了人生中快与慢的平衡,认为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要注重质量,学习要有节奏感,张弛有度。作者分享了自己和同学们的成长经历,认为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感是成功的关键。

  人生如逆旅,既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进取之志,亦存“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沉稳之思。如无根之木难以致远,一味求快则根基不稳;又似逆水行舟终被浪潮吞没,固守安稳而裹足不前。唯有在疾与徐的交响中把握平衡,方能于浪潮中稳立潮头,奔赴理想彼岸。
快而有效
  古语云“兵贵神速”,作战需争分夺秒,贻误时机则满盘皆输。学习与生活同样如此,但真正的高效绝非盲目冒进,而是以智慧为舵,精准把握节奏,在有限时间内实现价值最大化。
“课堂上紧跟老师节奏,快速定位知识盲点并及时补足。”这是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闫峻嘉始终践行的学习法则。她将知识积累比作建造高塔,唯有夯实基础,方能稳步向上。因此,她不仅在课堂上保持高度专注,同样注重课后的知识巩固。“课程内容环环相扣,只有扎实梳理每个知识点,复习时才能脉络清晰。”闫峻嘉分享道。在学习方法上,她独创“笔记转化法”,将课堂笔记梳理成思维导图,用简洁框架串联零散知识点,并不断补充细节、深化理解。这种系统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她构建起了完整的知识网络。在闫峻嘉看来,学习的“快”并非囫囵吞枣的盲目加速,而是通过精准方法,将每个知识点转化为思维进阶的动力。无论是小组合作制作PPT、拍摄视频、撰写稿件,还是策划情景剧,她始终相信:唯有踏实走好每一步,让知识在日常积累中沉淀,才能真正提升学习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低效的勤奋如同蒙眼奔跑,盲目的提速终将耗尽心力。”生命与医药学院的李可深谙学习之道,始终将效率与质量视为成长的双翼。她认为,课堂捕捉重点仅是开端,更重要的是将知识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规划。面对繁重学业,李可养成了提前罗列学习清单的习惯,每项任务都标注截止日期。这份清晰的计划表,既让每日学习目标一目了然,又能时刻督促自己提升效率,真正践行“快在细节里”的学习智慧。在学习环境的选择上,李可同样敏锐。当自习室难以让她专注时,她果断转战图书馆。“一踏入图书馆,浓厚的学习氛围便让人不自觉沉浸其中。”在安静的环境里,知识如涓涓细流,缓缓滋养着她成长。李可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奏,既追求高效,又注重品质,在有序与从容中稳步前行。
  真正的迅捷不是莽撞冲锋,而是在疾风中辨明方向,于湍流里站稳根基,在行进间精准发力,于速度中打磨品质。唯有如此,才能在人生的航道上愈行愈远。
稳中求质
  急于加速奔跑,就容易错过沿途的风景;忙着向上攀升,就容易忽略脚下的根基。“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不妨将脚步放慢,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在自己的节奏中,走得扎实,走得铿锵。
  “慢工出细活。”外国语学院的张亚丽对此深信不疑。在她看来,英语学习不能仅靠快速背诵,理解词汇的深层含义才是关键。回顾学习经历,张亚丽分享道:“临时突击记忆大量单词或许能在短期内取得不错的效果,但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容易混淆词义,而且遗忘速度快。”为此,她制定每日定量学习计划,以不疾不徐的节奏扎实掌握每个知识点。这种“慢而精”的理念,同样贯穿于她的工作与考试中。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张亚丽会先梳理优先级,再有条不紊地推进。“过度追求完美反而会降低效率,”她总结道,“分清主次、按计划执行,才能在有限时间内达成最佳效果。”在英语写作考试时,她先搭建文章框架、完成核心内容,再逐步补充细节,若时间允许再进行润色。凭借这种张弛有度的策略,她在学业与工作中都收获颇丰,真正做到了“慢中求进,稳中致远”。
  “我更愿意放慢脚步去完成一件事,这样能让我准备得更充分。”谈及做事风格,法学院的史晓凡这样说道。这一学期参与模拟法庭的经历,让她对“慢工”的价值有了深刻的感悟。作为初次参赛者,面对陌生的法律领域,她深知唯有稳扎稳打,才能做好充足准备。在那场涉及复杂刑事案件的模拟法庭活动中,对于从未系统学习过的专业知识和堆积如山的案例文书,史晓凡选择沉下心来。她细致收集资料,深入剖析案件细节,将零散线索串联成逻辑严密的陈述。这种“慢节奏”的投入,最终让她所在的团队在比赛中脱颖而出。随着学习领域不断拓展,史晓凡也善于借助科技提升效率。备考计算机二级时,面对海量题库,她借助AI软件梳理知识框架,精准定位重难点,还解锁了诸多实用办公技巧。“在快节奏的时代,科技工具能帮我们事半功倍。”史晓凡说。只有在“慢准备”与“快效率”之间找到平衡,才能帮助我们在学习之路上稳步前行。
  事缓则圆,急难成效。放慢脚步并不意味着拖延时间、拉长战线,而是向下扎根,笃行不怠,是有计划有条理的不慌不忙,是不急躁有耐心的稳扎稳打、保质保量。
质速智衡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快与慢,速度与质量,看似对立,实则是相辅相成的。
  “速度让我们飞往梦想,质量可以让我们仔细雕琢时光。”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的付艺佳这样说道。作为班级团支书,她对于速度和质量的掌控得心应手。在面对繁重的任务时,她会给自己设立一个弹性空间,给班级布置任务时,如果要求周五收齐,她会预留两天的时间去整改、补细节,避免拖到最后手忙脚乱。在学习上,她也习惯于给自己设定充分的留白时间。“学习过程中虽然要赶上进度,但是一定不可以贪多。”付艺佳回忆道:“当时学习高数时,想一天学完两章的内容,结果知识点没吃透,反而浪费了时间。”为此,付艺佳量身打造了一套“容错机制”——专业课遇难点,她就课后及时借阅同学笔记对照学习;基础知识不扎实,她便利用周末通过网课夯实基础;考前时间不够用,她会随时将知识点记录在手机备忘录。凭借这种张弛有度的策略,她既能高效推进任务,又能确保每个环节的完成质量,真正实现了速度与品质的双赢。
  无独有偶,建筑工程与空间信息学院的王怀钰对于平衡快与慢、质量与速度也深有感触。“慢工出细活,欲速则不达。只有做到快慢平衡,才能张弛有度。”据她回忆,有一次参加比赛时,因为自己做得太快,质量不过关,她意识到问题后,主动向老师和队友说明情况,重新研读任务要求,针对薄弱环节重点突破,甚至推翻原有方案从头打磨。这段经历成为她成长路上的重要一课。在她看来,“快”与“慢”各有其用。备考英语四级时,她采用“冲刺式学习法”,通过短时间内大量刷题、高频背单词,快速提升知识储备与应试能力;而日常学习中,她则坚持“细水长流式积累”,每日背诵适量单词、精读几篇文章,逐步夯实语言基础。正是这种“考前突击突破”与“日常稳步积累”的结合,让她的英语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
  快,不是马不停蹄,一日千里,而是我们对实现梦想的渴望;慢,不是停滞不前,原地踏步,而是厚积薄发,成功路上的沉淀。快与慢,讲究的是节奏,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感,才是人生路上的成功秘籍。
  成事之举从来不是非快即慢的单项选择,而是效率质量两手抓,既要掌握节奏,努力做到日行千里般的高效,又要保质保量,拥有力争上游的质量。快慢结合,张弛有度,方能走出人生步调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