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通大学 - 《南通大学校报》

通大的挚爱,母校的“脐带”

作者:金同闯    
2025-04-16     浏览(10)     (0)

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对母校的深情回忆,并分享了他作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校友的成长经历。他感谢母校为他的成长奠定基础,并通过各种机会表达了对母校的关注和支持。作者还提到校友会的重要性和校友之间的合作,并期待母校更加辉煌的未来。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2000级校友、苏州哈工乔德智能装备公司总经理桑明焱回到母校南通工学院旧址,在他所熟悉的北门“荟萃楼”前,深情叙说了他的记忆。这个小视频在校友群中传播,勾起了我和校友们感念母校的思绪。

我与桑明焱校友并不熟悉,却有着同样深厚的母校情结。经过南通大学社会资源处副处长、校友总会副秘书长张效东的对接,我与桑明焱校友通了电话,顺着他的小视频聊了很多关于母校的印记。

每个人生下来,都会剪断与母亲的营养脐带,但是母亲的爱是永远也剪不断的情感脐带。对于校友来说,母校的爱也是永远的脐带。最近网上热播流行歌曲《苹果香》,其中一句歌词是“我的妈妈在那里给我的爱,叫我永生不忘啊!”对母校,我们难道不能这么说吗?

我感受母校的爱,至今已经42个年头了。1982年9月,我进入南通纺织专科学校学习,1985年7月,我的毕业证上盖上了刚刚改名的 “南通纺织工学院”的大印。尽管母校后来的变迁很多,换了一茬又一茬领导和老师,但是我一直保持与母校的联系。因为我知道,母校为我的人生奠定了根基,那是不能断线的。

我当年学的是机械专业,老师们的形象清晰地留在我心里。机械制图张伯良、李忠群,理论力学黄又珩(女),棉纺概论王嘉华,棉织概论葛明桥,电子学李振中,还有金属工艺、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床、夹具、液压等课程老师。没有他们教我,我一个偏僻乡村的孩子,知道什么是机械制造和电气自动化,什么是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没有那三年大专学习,没有学生科科长周翠林、团委书记江应中和辅导员马厚林的引导,我怎么懂得那么多人生道理?没有学校党组织的培养,我怎么能从一个视野狭隘、只管学业的普通学生转化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共产党员?

这都是母校给我的最珍贵的爱!为了表达感恩,我曾经撰写回忆文章《我的通大烙印》,2018年5月至6月发表在南通大学网站,连载五篇,引起校内外关注和共鸣。

母校给学子的爱,不仅在当年,而且延续一辈子。张謇的手书,百年的校训,“祈通中西,力求精进”,是我们人生奋斗的精神动力。带着这样的动力,我大学毕业后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状态。教机械设计的乔尚信教授帮助我规划人生,建议我工作五年再考虑结婚成家,我做到了。机械系老书记孙泉生要求我先到工厂干专业,我也做到了,而且在棉织厂当了多年的工程师、设备科长和车间主任,直接支撑了企业当年最大规模的出口创汇。遵照党史教授金城的嘱咐,我立志经受困难考验,坚定走出光彩人生,在县委宣传部工作期间成为新华社的优秀通讯员和《新华日报》的十佳通讯员。后来在县广播电视台任五年台长,创造了全省县级电视台外宣工作前四名的好成绩。相比很多优秀的校友,我的这些亮点不算什么,很多校友位置高,成就大,更值得骄傲。比如,桑明焱在苏州主办高科技企业,争雄国际市场,就是很有成就的校友。

“金梭和银梭,日夜在穿梭”,当年我们唱着这首校园歌曲走向社会时,总会回首看看母校,看看南通。学子求进步,母校求发展。母校多次改名,每次改名都伴随着实力的上升。2004年,原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南通大学,给校友们带来新的奋斗激励和梦想追求。我关注着母校每一个突破和超越,那欣喜和骄傲的心情,如同自己的成功。

母校每次变迁,都伴随着办学规模和占地面积的扩大。不管学校迁到哪里,我都会利用各种机会追过来看个究竟。我回母校参观的次数,自己也数不清。

我对母校一往情深,影响了整个家庭和家族。我的女儿、内侄女都被送到南通大学读书,形成了一家两代校友。邻居、老乡和同事们的孩子,也有20多人经过我的介绍成为南通大学学子。

事实上,母校也没有忘记学子,我们和母校是双向奔赴的。校友会是母校与校友保持联系的重要渠道,校庆是我回访母校的最佳机会。多年以来,母校一直高度重视校友联系工作,近来越做越好。

宿迁校友会是母校成立最早的地区校友分会之一。2011年,我牵头筹建了南通大学宿迁校友会,从此与母校的联系更加常态化了。多年来,我一直负责宿迁校友会的日常工作,把校友联谊当成了日常工作内容。宿迁校友会现任会长是宿迁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胡立军,一位有胆有识的创业者。我和胡立军等众多校友密切合作,在防疫捐赠、招生、人才引进、资助学科建设、馆藏征集等方面,为母校提供了积极的配合和支持。2024年1月21日,我们在参加上海校友会年会时,向母校校史馆捐赠第一批校史资料,为此,我们深感荣幸。

“龙居碧海云无迹,凤老苍崖竹有花。”这是宋代通州通判姚辟《登狼山》的诗句。句中那宏大而深邃背景下的凤老与竹花,正是南通大学百年老校桃李天下、花开烂漫的生动写照啊!

放眼向未来,母校更辉煌。“脐带”剪不断,母爱在延续。让我们所有的校友,一起吟诵“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和母校携手,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吧!

(作者系我校机械制造 1982级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