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和面、发酵、叠成花卷……近日,在我校“餐厨技术与劳动体验”课堂上,同学们边学边做,默念着动作要领,小心翼翼地揉着面团,精心雕琢花卷的造型,个个热情高涨。
将食堂后厨转变为沉浸式劳动育人课堂,是我校打造的劳动教育新课程。工程训练中心发挥实训特长,依托学校后勤保障部设备资源及食堂高级技师团队,以“技能传授+价值引领”为目标,系统化设计劳动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增进对劳动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
中式面点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课堂上,工程训练中心教师生动讲解了面食的起源与发展、各类传统面点的特色,后勤保障部高级技师详细演示了葱油花卷的制作技术与流程,艺术学院老师还进行面点造型设计指导。课程还将围绕面食文化、食品安全、智能厨房等主题进行讲解及实操指导,并推进科创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组织学生参观先进烹饪机械设备的标准化工作流程,引入可食用3D打印等前沿技术,引导学生思索未来烹饪器具的多样发展,进行人工智能厨房机械设备的研发,通过跨界创新展现青春智慧。
学校还积极推动劳动教育场景向生活场域延伸,创新劳动教育内容、途径、方式,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开设“传统手工与缝制实践”等极具生活气息的特色劳动课程,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心,从单一技能培训向“技艺传承+文化认同+素养提升”三维育人的跨越升级。课程由专任教师、实验师、工程师、高级技师共同指导,形成多元育人合力,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并建立教育成果评价与转化机制,通过劳动成果展示、技能竞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形式,验证实践成效,推动劳动教育成果服务社会,让特色课程成为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我校扎实推进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人才培养各阶段。根据专业特点,设计劳动教育模块,结合专业知识讲授劳动理论,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运用,激发学生劳动兴趣,设计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任务,驱动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来完成学业项目,着力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学校还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聘请校友企业家、优秀创业者等担任实践教学导师,为青年学生树立劳动榜样,并举办劳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开展优秀实践项目评选、专项课题申报,营造劳动教育教学研究的良好氛围。 (范 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