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这是毛主席24岁时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的毕业照,我已经珍藏了30多年,现在我把这张照片捐给黄冈市博物馆,让更多人看到毛主席年轻时的样子。”近日,我校退休教师詹火元向黄冈市博物馆捐赠了毛泽东主席24岁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合影及亲笔书信复印件,引发全网关注。一份捐赠,千万瞩目,这张照片不仅记录了一段党史故事,更承载了几代教育者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4月2日,詹火元将毛泽东主席的毕业照和一封书信捐赠给黄冈市博物馆。照片拍摄于1918年,毛泽东主席与20多位同窗青春年少,意气风发。书信是毛泽东主席写给同窗好友、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附小同事夏在伯的信件复印件。
夏在伯和毛泽东主席是同窗、同事,他们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时同时出现在合影中,以后也有书信来往。信件内容为:“在伯学兄如晤:柳努力,方的家旍聆利戊。自此书此。军队。肖刘二君来,带来手书,读之倍增睽别之感。深望事业益进,为国努力,南北异地,工作方向实相同也。肖刘入学不成问题。有纯洁青年能吃苦耐劳者,此间均不拒绝。尚望时赐教言为幸。敬颂学祺!学弟毛泽东三月一日”。注释显示,夏在伯(1898-1960),桃江县武潭乡人,毛泽东同志一师的同学,毕业后在乡从事国民教育。1938年,夏写信向毛主席推荐进步青年肖洵元、刘汉兴赴延安,毛泽东同志收到信后回了这封信。原信中只有写信的月日,没有落年,估计是1939年,因为肖刘是1938年秋赴延安的,数月后才到达目的地,而夏收到回信是1940年春。
“夏在伯的儿子夏学文曾是我们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的老师,30多年前,夏老师拿着一张底片,请我帮忙冲洗照片,照片冲洗出来后便送给了我一张,同时,还将毛主席给夏在伯的一封书信复印件送给我。”詹火元老师激动地说。这张记录着同窗之谊和毛泽东主席青春年少时的照片,他珍藏了30多年。夏学文老师去世后,詹老师打听到他的家人不知道将那张珍贵的合影和底片放到了何处,于是决定将这张照片捐赠给博物馆,让更多人看到毛主席年轻时的样子。光影定格的不只是伟人青春,更是一段跨越时空的同窗情谊与家国情怀。
据悉,詹火元老师是我校生物与农业资源学院退休教师,从显微摄影到宏观摄影,他与摄影的缘分贯穿了大半个人生。退休前,校园里的军训、毕业典礼、学术庆典等活动,总能看见詹火元老师肩挎胶片机穿梭的身影。在胶卷摄影的黄金年代,他坚持在暗房里亲手调配药液、冲洗照片,那些被精心保存的泛黄底片与银盐照片,定格着不同年代黄师人的青春笑颜以及无数个值得铭记的高光时刻。如今虽已退休,詹火元老师仍视这些老照片为珍宝,用镜头背后的执着,为学校留存下一段段具象化的光阴故事。
(供稿/黄师宣 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