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天津大学 - 《天津大学报》

我校举办应对单边制裁涉外法治研讨会

2025-06-15     浏览(92)     (0)

会议研讨应对单边制裁的涉外法治理论,来自多所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入探讨应对策略,以完善涉外法治,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会议强调单边制裁破坏多边贸易秩序,应加快完善《反外国制裁法》配套机制。





  本报讯(文/于亮尹伟)5月27日,“应对单边制裁的涉外法治理论研讨会”在法学院举行。时值我校建校130周年暨法学院复建十周年,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9所知名高校的2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单边制裁的应对策略,旨在完善涉外法治,为增强反制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法学院院长孙佑海致开幕辞。他强调,单边制裁严重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破坏了多边贸易秩序,已成为全球法治面临的严峻挑战。当前,中国正处于涉外法治建设的关键期,亟需构建系统化的反制策略,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
  在主题报告环节,与会专家展开了深入研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简基松聚焦企业合规问题,指出应亟需建立完善的应对机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廖诗评强调,应在新兴领域增强规则制定话语权;中山大学教授刘瑛剖析了美国涉华制裁法律机理,指出需通过WTO争端解决等途径予以反制;我校副教授于亮从人权法视角,提出构建中国自主人权理论体系的紧迫性。
  在圆桌讨论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韩立余、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蔡从燕、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滨、我校法学院教授刘霜、河北大学法学院教授宋阳就应对单边制裁议题发表意见,并达成共识:中国应加快完善《反外国制裁法》配套机制,深化“一带一路”法治合作,并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