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上海中医药大学 - 《上海中医大报》

深耕科普之路,传递健康之声

作者:曙光医院中医妇科医师  杨梦琪    
2025-06-15    

自2020年参与拍摄的科普视频获奖,我燃起了对科普事业的热情,积极投身各类科普比赛,也陆续接到了科普邀约。在这几年的科普实践中,我始终坚守一个信念——科普受众在哪里,我的科普工作就在哪里。

作为一名中医妇科医生,我的患者中女性占比高达99.9%,这与我的名字“梦琪”仿佛有着奇妙的联系。而那仅占0.1%的男性患者,每一位的病情都关乎性命,容不得丝毫马虎。为了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我坚持参加生殖领域学会举办的各类学术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在科普的道路上,我努力走近不同人群的生活,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定制专属的科普内容。

端午佳节,我走进办公楼宇,为企业员工带去亲手制作的中药香囊,讲解时令养生要点。记得一个中午,我穿梭在两栋楼宇之间,原本严肃的养生话题,最后演变成了一场关于养生粽咸甜口味的热烈讨论,让科普也可以如此有趣,如此贴近生活。

若是工会员工,我会边为他们解读体检报告,边与他们一起品尝养生下午茶。大家围坐着,认真剖析体检报告中的健康指标。那频频点头的模样,是对我工作的认可,更是我前进的动力。

在老弄堂里,我用地道的上海话,为居民们上健康课。看到老人逐渐破除“老了就不用看妇科”的误区,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时,我顿觉一切的努力都很值得。

面对充满朝气的初中生,我不仅和他们探讨青春期的自我认知,还采用话剧表演的形式,将中医知识融入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中,在他们心中种下中医传承的种子。

我的科普工作并不局限于线下。对于线上受众,我依托专项基金会,不定期开展科普直播,让更多人能跨越地域限制,获取专业的健康科普知识。其中,医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不容忽视,只要他们有疑问,我随时“零帧起手”,在线为他们答疑解惑。

在科普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形式和渠道。在科室的大力支持下,我积极推广特色中医外治疗法,从暖宫祛湿到疏肝理气,从治疗脱垂到淡化黄褐斑,专业的中医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表达“飞入寻常百姓家”。在黄浦区健康促进中心和上海健康频道的邀请下,我参与了痛经、宫寒等话题的科普直播与辟谣讲解,为那些想要关心女性健康,却又不知从何做起的“暖男”们,提供了一份实用的关爱指南。

参与“健康脱口秀”的录制,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我打破了传统科普授课的模式,不使用幻灯片,而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表演,将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人。如今,我的科普脱口秀在网络平台、沪上公共交通平台广泛播出,播放量突破10万,这一成绩让我倍感振奋,也更加坚定了创新科普形式的决心。为了扩大科普影响力,我尝试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上打造个人IP,如今已收获20万的关注量。

未来,我将继续投身关爱女性健康的科普事业,用专业知识和热情,让科普的声音传得更远,惠及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