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5月26日,第24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项目之一、“岐黄新语理政启智”中医药文化与新时代治国理政科普之旅活动在我校举办。本次活动由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我校共同主办,集中展示中医药文化与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深度融合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呈现学校在“大思政课”改革创新中以中医药文化为载体的特色路径。来自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学区及我校系统的师生代表百余人参加活动。
活动伊始,师生们参观“习语中医药”主题教室。该教室系统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探索中医药文化在治国理政中的时代价值。主题展陈分为室内“学思践悟新思想”“弘扬岐黄仁术”“妙用中医学理”“情系杏林国粹”“申江杏林砺行”五大板块,以及走廊展厅“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专题展区。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宣讲团成员代表聚焦中医药思维在长江治理中的创新应用、新发展理念对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驱动作用、法治护航中医药国际化的路径、中医智慧赋能生态文明建设的盐城实践、中医药联通中西文明的全球影响力作主题宣讲。据悉,主题教室开放以来,宣讲团推出宣讲“菜单”,面向校内外各级党员干部、大中小学生等已接待1200人次。
上海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咨询专家高德毅认为,要从教育者视角,穿透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内涵,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性、系统性,尤其是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要义和系统内容、结构化布局、有效育人载体、关键资源配置。
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会长、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郭庆松表示,本次主题宣讲聚焦“两个结合”指引下的中医药发展,从中医药角度呈现上海探索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举措成效,具有理论穿透力和现实针对性。
我校党委书记曹锡康回顾学校近年来以中医药文化赋能治国理政,以中医药教育涵养时代新人的探索,表示学校打造社科普及文化资源高地,建强“习语中医药”主题教室,整合研究机构聚焦“第二个结合”开展科研并转化为普及资源;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政课体系,持续打造专题课程与“岐黄中国”思政课程群;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机制落实落细落地,依托张江学区平台将更多大中小学师生吸引到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实践中。
(党的建设研究中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