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初解语,晨曦初露。沁湖边的垂柳带着尚未褪尽的寒意慵懒地摇曳着柔美的身姿,湖面上层层涟漪之中倒映着岸边新绽的杏花。几只嬉戏的飞鸟掠过,惊落几瓣胭脂雪,忽而之间被游鱼衔着沉入春水深处。湖边的长椅上陆陆续续传来琅琅书声,晨跑少年的身影在树荫之间忽隐忽现,沾着柳絮的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道金色的抛物线。
食堂烟囱里徐徐而出的袅袅炊烟预示着这座美丽的校园开始从沉睡中苏醒。此起彼伏的闹铃声、公共浴室的洗漱声伴随着豆浆机的嗡嗡轰鸣与煎蛋的滋滋作响,共同演绎出一曲优雅而美妙的旋律。
当“早八”铃声的倒计时越来越近,所有人仿佛被同时按下了快进键。一辆辆电动车如同脱缰野马,从校园里各个角落窜出,疾驰、抢道、超载、逆行,在人群中左右摇摆,来回穿梭,“嘀嘀”声不绝于耳。转角处,伴随着一阵刺耳的刹车声,两名骑车学生猝然相撞,车把上的豆浆洒落一地,背包里的书本飞出数米开外。来不及拍打干净身上的尘土,便将车子扶起随手一放,匆匆奔向教室———这样的场景,似乎每天都在上演。“快节奏”好像成为了这个时代全新的代名词与主旋律。在人群中横冲疾驰,在车流中争先恐后,似乎已成为大学校园司空见惯的日常。就好像我们感叹时光匆匆,白驹过隙,却总是自愿为生活加速;我们唏嘘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却每时每刻都在与时间赛跑;我们感慨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却总是让青春在疾驰与骤停间悄然流逝。在这个被速度裹挟的时代,疾驰的车轮似乎正在碾碎校园和青春原有的诗意和韵味。
同学们,我们的校园,本应是思想碰撞、学术交流、心灵栖息的圣地,却在电动车的风驰电掣中逐渐褪去象牙塔应有的庄重与静穆。当教室里的琅琅书声被此起彼伏的鸣笛所打断,当图书馆下的灼灼桃花被冰冷的钢铁洪流所割裂,当沁湖边的幽幽月色被刺眼的车灯撕得粉碎,当印刻历史的凌云之路化作竞相追逐的疾驰赛道,这座坚持以“笃学敬业,严慎细实”为行为准则的圣殿似乎开始变得浮躁与世俗。不时发生的碰撞事故、因充电桩爆发的口角争执、投机倒把的车牌交易,都使得校园仿佛沦为了喧闹、嘈杂的菜市场,再也见不到往昔那些林荫小径上漫步的哲思者、沁湖凉亭下静坐的求知者、中心广场上驻足的探索者。
同学们,青春可以热烈,可以张扬,却不应懒散,更不应放纵。宿舍躺着,教室趴着,出门骑车,似乎已经成为我们的真实画像。当感冒发烧来得越来越频繁,当眼前的镜片愈来愈厚重,当脊椎在屏幕前逐渐弯曲成问号,当一次小小的体测耗尽我们全部生命力,当我们仅有的运动步数被仪表盘上的里程数悄然置换,“脆皮大学生”这一调侃的背后,不仅是我们的自嘲,更为我们的健康状态敲响了警钟。
同学们,放缓速度方能看清生命的纹路。最美人间四月天,试着将闹钟往前拨动十分钟,在校园里走走,你会看到草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你会闻到草丛间阵阵花香扑鼻,你会听到鸟儿梳理羽毛的细碎声响,你会惊叹石缝隙里倔强生长的生命史诗,你会发现那些被车速碾碎的朝霞与晚风,才是我们青春最该珍藏的注脚。也许你会体悟到大学里真正的求知之道,从来不在风驰电掣的轮毂上,而在于脚踏实地时与万物共鸣的生命体验之中。
同学们,人类本就是用脚步丈量世界,编织文明经纬的物种。丝绸之路上的羌笛悠悠,茶马古道上的驼铃阵阵,每一个足迹都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脚踏实地的基因本色与“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今天,让我们弃车徐行,以环保之名重新体悟这份古老的东方智慧,回归自然,共同奔赴这场“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的千年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