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青岛农业大学 - 《青岛农业大学报》

夜读赤壁赋

作者:□  外国语学院英语2402班  苏炜涵    
2025-06-13     浏览(13)     (0)

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望月时对人生的感慨,认为人生短暂而渺小,但应该珍惜当下时刻,创造伟大而恒久的奇迹。作者与苏轼共赏月夜,感叹人生如梦,但同时也欣赏新芽拔节的声音。

既望夜,我望着苏轼也曾望过的明月。

所有的是非都远去了,小人的唇枪,政敌的舌剑,仕途也好,庙堂也好,都阖上了眼,不值一提。今夜,诗歌默许一叶扁舟泛于赤壁。

如此的一叶小船,载过伍子胥于烟波浩瀚的江上,载过张岱于大雪三日的西湖,也将载东坡于水光接天的赤壁。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露气迷蒙,箫声动人,船桨击碎流光,这般亦梦亦幻的境界让人醺醺然。饮下这杯酒,和了这首歌,我们就能登仙,飞上广寒,垂眼看人间。

可是人从来挽不住一片云,也无法怀抱月亮。虚幻的东西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醉眼中看到浮华,伸手抓回来却是一掌冷雾,江水依旧东流。

豁达如苏子,此刻亦有“何枝可依”的喟叹。此乃三国之古战场也,曾几何时也有千里的战船,遮天的旌旗。但是现在它们都在哪呢?时间磨去了火烧赤壁的痕迹,只有两岸的山伫立着。虽然我们今晚这么快乐,但是过了这一晚,我们也会像它们一样,像木叶摇落般,被东流的水带走吗?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们太过渺小。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我们太过短暂。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我们梦想着遨游天空。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但是我们只能于此空想。

人生如梦啊,举杯酹江月。

苏子愀然,我亦愀然。可是他却先轻笑一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是的,我们短暂,我们渺小,我们穷尽一生不可能与天同寿,不可能参透宇宙的尽头。但是,我们在这无穷无尽的月光下,被亿万年前的清风拂过,欣赏着余音袅袅的洞箫。这都是造物者留给我们的遗藏啊!我们不正应该擦干泪水,好好地感受它们吗?世界上还有多少人同样,一生中还有多少日子,有着这样的感受呢?

永生。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想要达成这一梦想。如果我们真的得以永生,还会有人默默欣赏这月夜吗?还会有人俯下身来去听一枚新芽拔节的声音吗?百年千岁万载的寿命固然迷人,但更加迷人的正是当下我们所生活的每一个时刻。

山高、月小、无言,能给出答案的只有人,唯有短暂而渺小的人类,可以创造出伟大而恒久的奇迹。

有人说,壬戌之秋的那一夜并没有所谓“客喜而笑,洗盏更酌。”一切都是东坡的扪心自问。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十六日的月亮会一夜夜走向亏空。而苏轼也深知这点。于是他辞长安,下黄州,行岭南。去江湖之外的江湖,去看更广阔的天与海。“黄州惠州儋州”,或许他也曾有过憾恨,读书人谁不想居庙堂、侍天子?可自苏东坡从黄州突围,赋予赤壁另一重色彩,历史上就注定少了一个在朝廷的官吏,多了一个不朽的诗人。

今夜没有庭中空明,藻荇交横。可是我确信,我经历了一次难忘的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