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之际,学校开展阅读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个人阅读到集体活动,书香气息弥漫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为此,大学生记者团深入采访,记录阅读在校园里的生动实践与温暖回响。
书籍照亮成长之路
阅读是学生成长的阶梯,也是精神力量的源泉。商(法)学院2022级知识产权专业的陈余嘉琦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忠实读者。她分享道:“这本书就像一位贴心的导师,在学习上教会我‘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每次制定学习计划时,我都会先明确目标,比如备考某个证书或完成一篇小论文,然后围绕目标拆解任务、细化时间安排,把大任务分解成每天的小目标,这样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在生活中,‘积极主动’的习惯让我受益良多。遇到困难时,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抱怨或退缩,而是主动思考解决办法。这本书我反复阅读了很多遍,每次都有新的感悟。”
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2023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陈晓对历史类书籍情有独钟:“《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很值得去阅读。作者黄仁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六个关键人物,层层剖析明朝衰亡的深层原因。读的时候像在看悬疑小说,每个细节都暗藏玄机。”
师者领航阅读之旅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胡孔发老师常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书籍。在历史课上,胡老师会推荐《史记》选读,引导学生从这部历史典籍中汲取智慧。“我在推荐书籍时,会综合考虑课程内容、学生兴趣以及书籍的深度和趣味性。希望同学们通过阅读,既能拓宽知识面,又能提升思维能力。”谈及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胡老师强调:“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思想,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在写作和课堂讨论中,他们的表达也会更加有条理、有深度。而且,阅读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有底蕴。”
文学与传媒学院的陈聪老师更关注阅读与心理健康的联结。“当代大学生面临学习、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阅读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当他们在书中看到与自己相似的经历和情感时,会找到情感寄托和力量。”世界读书日期间,陈老师会给学生布置特别的阅读任务:“我会鼓励学生尝试跨出阅读的‘舒适圈’,接触平时较少涉猎的书籍类型或挑战经典著作,并组织班级讨论,让每个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学生能在阅读中不断探索新的领域。”
社团聚力校园书韵
校园读书类社团以鲜明的文化特色,成为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阵地。文学与传媒学院2023级广告学专业的刘慧介绍读者协会社团活动时说道:
“我们以‘共读打卡’为常规活动,成员每日在社群分享阅读进度和经典摘抄。读书日期间,我们会策划沉浸式创意的活动,比如去年将《无人生还》改编成实景推理剧本,开展‘剧本杀式读书’活动,大家边读原著边角色扮演、破解线索,在趣味互动中实现文本精读,让阅读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商(法)学院2023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殷灵馨说道:“我们阳春泽中华诗词传承协会在招募社团成员时,通过摊位展示活动照片、成员优秀读书心得,并深入班级宣传,吸引大家的关注。为持续激发成员热情,除传统读书分享会外,还创新开展‘书影对照’活动———观看书籍改编的电影后,组织成员交流文字与影像的异同。此外,设立奖励机制,对积极参与活动、阅读量突出且感悟深刻的成员颁发购书券、精美笔记本等礼品。”
阅读的种子在池州学院的日常里悄然萌发,学生的实践探索、教师的悉心引导、社团的创新赋能,共同编织出书香文化的立体图景。池州学院将继续以阅读为纽带,推动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书香成为校园文化的鲜活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