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新任护士长,我有幸参加为期三天的“第二期广东省护理管理干部培训班”。此次培训以“护理新质生产力”为核心,内容涵盖管理理念革新、质量体系建设、服务模式优化、学科发展路径及组织架构创新等多个维度。结合自身岗位职责,我有以下培训收获与感悟想与大家分享。
彭刚艺教授的《护理新质生产力》课程让我深刻认识到,传统护理管理聚焦于“管护士”,而新时代的管理应转向“管流程、管系统”。通过建立标准化病房、优化服务流程,将质量管理的重心从防范个体错误转向预防系统性风险,这一理念对团队效率提升具有指导意义。从深圳市试点经验智能化护理联盟的案例分享,我意识到护理装备现代化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服务能力的延伸。智能化监测设备减少重复性工作,让护士回归临床服务。汕头市中心医院周玉华主任的“陪护管理调整计划”和深圳龙岗区陶艳玲主任的试点经验,让我看到“免陪护病房”不仅是服务升级,更是人文关怀的体现,逐步减少非必要陪护,提升患者安全与满意度。魏琳主任提出的“老年护理金三角”(医疗、康复、社会支持)让我反思科室在跨学科合作中的不足。陈伟区院长强调的“结构性质量建设指标”启发我重新评估现有质控标准。通过数据追踪护理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如流程漏洞,而非单纯追责个人。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林艳主任关于“职业规划师角色”的讲课让我意识到,护士职业倦怠的根源常在于发展路径不清晰。后续将建立科室护士“能力档案”,结合个人兴趣定制专科培养计划,激发团队活力。
此次培训是一次知识的更新。我深刻体会到,护士长的角色不仅是“执行者”,更应是“变革推动者”。作为麻醉护理单元的管理者,我将从“新质生产力”以下维度推进麻醉护理变革:
1.完善护理管理体系流程再造,运用FMEA失效模式分析现有围术期护理流程,重点优化术前访视、麻醉复苏、术后转运等关键环节,制定标准化流程。
2.建立三级质控,将复苏室滞留时间等纳入质控体系。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追踪护理不良事件,通过PDCA循环持续改进流程漏洞。
3.深化人文护理实践,开发麻醉、镇痛知识科普,通过短视频、二维码进行宣教,降低患者术前焦虑。
4.护理团队发展方面,设置急危重症护理、疼痛管理等专科方向。实施培训计划,遴选骨干进修,构建阶梯式人才储备。
作为护理管理者,我将秉持系统思维、数据驱动和人文关怀的理念,带领团队不断进步,充分彰显麻醉护理新质生产力的独特价值,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为护理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