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报

“守住老师的本色”

作者:■  国家一级教授  杨瑞龙    
2025-06-12     浏览(112)     (0)

文章介绍了作者身为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态度和感悟,包括敬业精神、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等。作者表示,只要一天在教师的岗位上,就要充满热情地站在讲台上,守住老师的本色,无愧老师的称号。

中国人民大学历来人才荟萃、名家云集,八十余载学脉相传,一代代人大师者始终坚持求学问之道、开风气之先,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榜样,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努力成为“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为传承发扬人大师者的优良学风教风,自本期起,本报特辟“为学为师”专栏,带领大家走近人大师者的故事,听他们讲述治学育人之道。

 

我是 1990 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的,屈指算来已有35年,自己从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到大家眼中的“老教授”,变化很大,但唯一不变的是我一直站在课堂上,守住老师的本色。

高校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绝大部分高校都提出“以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的重要性。老师的职责是“释疑”“解惑”,是服务于学生而产生的职业,其中最核心的无疑是为学生授课。真正的好老师不能只是在专业顶刊上发文,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能受到学生欢迎。一个学生眼中的好老师,不只是学生在校期间称呼你为老师,而是毕业十年后老远就能辨识出你的身影并一溜小跑奔过来响亮地叫你一声老师,在毕业二十年后能如数家珍般讲述老师当初在课堂授课的情景。

我从教以来一直把给学生授课看作是自己的第一使命,每学期都开课,从没有间断过。即使在担任院长与其他行政职务期间,我也放弃了可以减免三分之二教学工作量的权利,足额完成了一个教授应该完成的教学工作量。这几年我可以免考核了,但我还是每学年开设一门研究生课程、一门本科生课程。每周给学生上课其实是一件让自己内心很充实、很开心的事,我能从课堂上获得青春的感染力。

完成足额的教学工作量对于老师来讲是一个最低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授课内容能受到学生欢迎,学生真正能从老师的授课中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此,端正教学态度非常重要。老师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就是一切”不只是一种表态,更重要的是要付诸行动,老师对讲台要有敬畏心理,全力以赴把课讲好。

认真备课自然是讲好课的基础。几十年来我一直为研究生讲授《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为本科生讲授《新制度经济学》,每年都要重新备课。第二天授课,当天晚上无论多忙都要看一遍教案,确定教学内容与进度;无论行政事务及会议再多,始终把讲课放在第一位,独立完成全部的教学内容与环节;全身心投入教学过程,我通常会提前5分钟到达课堂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紧紧围绕预定的教学方案开展教学,不讲一句“废话”,也不随便“拉扯”其他话题。我习惯于站着讲课,最近几年确实站着讲课有点累,但我还是坚持站着讲。我觉得站着讲课会更有一种饱满的精神状态,而且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

我非常相信“严师出高徒”。随着岁月的流逝,大家回母校看望的一般都是当初对自己严格的老师。我会严格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包括出勤率、课堂纪律、小论文、考试等。有人劝我不要太较真,否则期末评教学生可能会打低分。我对此并不认可。我认为严格要求学生与课堂评估成绩低之间并无必然联系,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很优秀的,求知欲也非常强,我非常相信他们的判断力。只要你的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即使你非常严格要求学生,我坚信不仅不会导致学生打低分,反而会让学生口口相传,慢慢在学生的口碑里成为“金课”。

强调教学第一,并不否定科研的重要性。恰恰相反,若要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就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研究状态,不断让新的科研成果充实改进教学内容。对于人民大学这样的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学一方面要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另一方面要强调研究型学习。对于研究生来说,更是要引导学生尽早进入学术前沿。如果一个老师讲授一门课,一本“老脚本”多年不变,即使一开始可能还是一门不错的课,逐渐也会在学生中失去声誉。

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开始为研究生讲授专业基础课《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迄今已经持续了近 30 年。这是一门以我国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研究对象的课程,显然,如果不能让自己的研究紧跟时代的步伐、常讲常新,那么课程内容必将失去光泽。为此,就要让自己始终保持学习状态,努力掌握最新前沿文献,特别是认真学习与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直面我国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并跟踪研究,探索与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用新的研究成果充实课程内容。在我的这些新成果中,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国有企业共同治理、中国经济学的微观分析基础等先后获得第四届、第八届、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系列研究成果先后五次在《经济研究》上发表。在课堂上呈现这些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我还把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修订进教材,我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教材先后再版三次,第三版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目前正在修订第四版。毕业数十年回校的学生老远奔过来叫我,许多都是因为在校期间听过我讲过这门课,他们还会绘声绘色地回忆起当初上课的情景及我曾讲过的案例或观点。在那一刻,我享受到了教师才有的那种快乐!

回首往事,我觉得我人生最正确的选择就是成为一名老师。我只要一天在教师的岗位上,就要充满热情地站在讲台上,守住老师的本色,无愧老师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