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油田掀起新一轮轰轰烈烈的绿化行动,绿色版图不断增加,现有绿地总面积已超过4000公顷。
进入“十四五”以来,油田深入实施集团公司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和“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石油“绿色企业”,2023年入选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
逐“绿”而行,向“绿”而兴。油田以油气生产为基调,以绿色发展为色彩,在大漠戈壁间勾勒出一幅“油气开发与生态保护共生、传统能源与清洁能源共舞”的壮美画卷。
绿色生产
从“黑色开采”到“绿色赋能”
砥砺前行36年,油田年产天然气超过300亿立方米,早已为自身打上清洁能源资源地的烙印。
在抓好天然气保供的同时,油田致力于通过生产技术工艺创新打通能耗与碳排放“双控双降”的绿色通道。
多年来,油田大力推广网电钻井、电代油技术,累计实施光伏发电、光热利用、余压发电、余热利用等清洁能源替代项目100余个,节约标煤近8万吨。哈得逊油田通过光伏、热泵等技术已实现化石能源零消耗,成为中国石油首个零化石能源消耗的百万吨级油田。顺利建成轮南、英买、迪那3个低碳节能示范区,西气东输第一站等10座井场通过碳中和认证,成为中国石油首批碳中和场站。
在生产中,油田严格落实国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红线要求,按照中国石油“分区分类、有序退出”原则,完成数十处位于环境敏感区内的油气生产设施退出工作。
生态保护
荒漠变绿洲的“绿色奇迹”
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每一抹绿色都弥足珍贵。油田开发于此,也建设于此。多年来,油田以“开发一个区块,建设一片绿洲,撑起一片蓝天”为目标,构建起多层次生态防护体系。
1995年贯通的塔里木沙漠公路,在2006年配套建成436公里的生态防护林带,种植梭梭、红柳等沙生植物2000余万株,形成“绿色长城”,有效遏制风沙侵蚀。2022年,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投运,实现生态防护林抽水灌溉“油改电”,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00余吨,公路两侧植被年均固碳2万吨,中和过往车辆碳排放,成为中国首条零碳沙漠公路。
此外,油田在塔中、富满等油气田建立防沙治沙网络,遏制沙漠化侵袭的态势。经过多年经营,油田绿化覆盖率持续提升,“绿色矿山”建设如火如荼,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已形成塔中沙漠植物园、柯克亚绿色生态园等多处生态标杆,油田高质量发展的“绿”意更浓。
节能减排
向“沙戈荒”要绿色动能
低碳行动,“健体”和“瘦身”并驾同行。自2022年起,油田加大低碳“健体”力度,开启“绿电”闸门,将“沙戈荒”变为新能源发展的“主战场”,因地制宜推进光伏、光热等清洁能源规模化开发,为南疆能源结构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目前,油田累计建成尉犁、且末、叶城、伽师、上库5座光伏电站,装机规模达到260万千瓦,绿电年产能达到44亿千瓦时。
低碳“瘦身”,重在内部节能降耗。“十四五”以来,油田能耗和碳排放强度下降10%以上,节能降耗工作成绩显著。
在生产中,油田坚持把节能作为第一能源,一方面实施“优生优育”,制定新建油气产能项目新能源设计考核指标,对重点用能项目开展节能评估,从设计源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占比;另一方面积极实施设备升级、工艺流程再造等措施,电气化率水平逐步提升,目前油田生产用能终端电气化率已超过40%。
环境治理
从末端治理到源头管控
“十四五”以来,油田构建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全链条治理体系,推进钻井固废一体化总承包和大气污染物源头治理,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强度持续下降。
油田以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全面排查矿权范围内历史遗留含油污泥、废弃磺化泥浆,实现固废治理“动态清零”。
2024年,油田突出“源头减量化、过程规范化、末端资源化”,强化固废定额管控,推广使用钻井钢木基础、钻井固废分离减量化等技术,全面实现钻井清洁生产,全年含油污泥排放总量同比下降20%。
今年,油田充分推广已建成的3个低碳节能示范区先进经验,打造哈得、塔中绿色低碳示范区,持续推进“无废油田”建设,让油田发展更加绿意盎然,继续书写能源开采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绿色新篇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
荒漠中的“生命方舟”
塔里木盆地地表贫瘠,生存条件恶劣,多年来,油田以自主贡献型生物多样性保护地为抓手,探索油气生产与生态保护协同模式。目前已建成塔中沙漠植物园、塔里木沙漠公路生态防护林、柯克亚绿色生态园3个自主贡献型生物多样性保护地,为“死亡之海”带来无限的生机。
塔克拉玛干沙漠号称中国的“干极”,经过多年努力,油田已在沙漠中“种”出绿色奇迹。培育形成全球首个流动沙漠腹地植物园——塔中沙漠植物园,攻克了流沙地咸水灌溉造林技术,选育出260余种荒漠珍稀植物,引来90余种常驻动物,形成完整生态圈。此外,建成3600亩极具药用价值的肉苁蓉基地,为沙漠种植拓宽了产业振兴的新路子。
今年,是沙漠公路建成通车30周年。数十年来,这条沙漠中的“绿丝带”已成为南疆经济发展的重要交通线,还是多种生物依赖的一条生命线。百余种鸟类迁徙以沙漠公路为“绿色通道”,奔向自由和远方。公路防护林宽度超过70米,兔、狐、鼠、沙蜥等多种动物以此为家。
会战36年来,油田对沙漠环境的改造显而易见。在沙漠绿色生态圈的影响下,夏季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气温同比下降超过3摄氏度,湿度增加5%至10%,“死亡之海”迎来了亘古未有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