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泉州的闽南海岸,命运的潮水从未停止翻涌。蔡崇达的《命运》以阿太蔡屋楼跌宕百年的生命轨迹为轴线,将闽南沿海小镇的风雨沧桑编织成一部波澜壮阔的命运史诗。当我合上书页,那些被海风浸润的文字依然在脑海中回响,仿佛能看见阿太站在命运的入海口,以九十余载的生命积淀,向我们讲述着关于苦难、抗争与自我救赎的永恒命题。
阿太的生命始于庙宇的香火缭绕。她的母亲每日穿梭于各个神庙,将命运的困局诉诸神明。命运的吊诡之处正在于此——当阿太的母亲在庙宇间徒劳地讨要说法时,阿太却在神婆“命里无子无儿无孙送终”的预言中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姿态:“这么难看的命运压上来,至少得打它几拳头吧?”这种近乎蛮横的生命力,最终让神婆看到了“小刺猬刺下的柔软”,将她收为儿媳。这对传统宗法社会的对抗,不仅改写了她的婚姻轨迹,更埋下了反抗命运的精神伏笔。
然而,预言的阴影并未因婚姻消散。阿太的丈夫杨万流在抗战中被国民党抓壮丁,从此音信全无。她带着神婆婆婆生活,在“无子”的预言中收养了东南漂来的女婴百花、西边捡来的男孩西来、主动投靠的北来。收养孩子的过程,也是阿太重塑自我身份的过程。在传统社会,女性的价值往往依附于婚姻和生育,而阿太通过主动选择成为母亲,打破了这种单一的身份定义。她教孩子们捕鱼、种地,在灶台上熬制草药,在月光下讲述神鬼故事。这些日常的点滴,构成了比血缘更牢固的情感纽带。
这些被命运遗弃的孩子,在阿太的屋檐下组成了特殊的家庭。她用超越血缘的母爱,将预言的诅咒转化为生命的馈赠——当99岁的她在曾孙的环绕中离世,那个曾让她母亲绝望的预言,早已在爱的重构中碎成齑粉。
二、离别的潮汐:在时代巨流中缝补人生
阿太的生命里离别是常客。父亲入赘后一去不返,母亲在对神明无数次无果的叩问后坠入冰冷的海底,丈夫被战火卷走,养子女又因时代变迁而各奔东西。抗战时期,阿太的丈夫杨万流随部队撤往马来西亚,多年后辗转寄来的电报成了命运的残酷玩笑:阿太因照顾生病的妹妹错过最后一班船,而丈夫最终带着未寄出的情书客死他乡。“缘分就是这样,不能多等一秒。”她的平静里藏着看透命运后的释然——那些未说出口的告白、未兑现的承诺,都成了命运潮汐中无法打捞的贝壳。
“文革”的动荡让离别更添悲凉。当精神支柱婆婆离世,当庙宇被捣毁,神像被砸烂,当婆婆藏起的神像无迹可寻,直到在崩溃边缘的阿太在茅厕中找到被藏起的夫人妈——阿太终于顿悟,“信仰不是愚昧,而是为了寻求那份安心。”,它不需要金碧辉煌的殿堂,只需在人心深处留一方栖息之地。
在艰难的岁月里,阿太靠海为生,在礁石缝里抠海蛎、在滩涂挖蛏子,用闽南人特有的精明养活三个孩子。那些在月光下补渔网的夜晚,那些用碎布拼贴补丁的清晨,都是她与命运周旋的无声抗争。
三、死亡的预演:在向死而生中破译生命
阿太的生命中始终弥漫着死亡的气息。从幼年观摩葬礼,到晚年为自己准备寿材,死亡于她而言不是终点,而是生命的一部分。但阿太对死亡的接纳,并非消极的宿命论。当北来因债务跳海,西来在异乡病逝,百花远嫁南洋,阿太用她缝缝补补的心接纳了所有的离别:“很多疼痛啊,接受了好像就不痛了,甚至琢磨得细一点,疼到最厉害的时候,心里会莫名的平静,像整个人悬浮在海里那样的平静。”在一波又一波的苦难中,她依然选择“就活下来,偏活下来,活下来看它能拿你怎么样”。
这种近乎偏执的生存意志,让她在“文革”的动荡中独自抚养三个孩子,在命运的惊涛骇浪中始终保持着“趾高气扬”的姿态。当她在99岁高龄坦然离世,脸上的笑容印证了作者的题记:“只要活着,命运永远是有可能的。”死亡是命运必然的潮水,而活着时的每一次呼吸,都是对命运的温柔反击。
四、个体的史诗:在时代褶皱里书写自我
《命运》的动人之处,在于它将个体命运深深植根于时代土壤。从清末的宗族制度,到抗战时期的人口迁徙;从“文革”的破四旧运动,到改革开放后的出国潮,每个历史事件都在阿太的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记。当她的太爷爷因“生不出男孩”而郁郁寡欢,折射的是传统宗法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当丈夫被国民党抓壮丁,反映的是战争对普通家庭的撕裂;当庙宇在“文革”中被摧毁,暗示的是文化传统在现代性冲击下的困境。这些时代的褶皱,让阿太的故事超越了个人叙事,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阿太的故事没有传奇色彩,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挣扎与坚守。当神婆的预言被打破,当时代的风暴退去,她用一生证明:命运从不是预设的轨道,而是由无数个选择铺就的道路。那些被命运反复揉捏的褶皱里,藏着比预言更强大的力量——是接纳苦难的勇气,是缝补生活的耐心,更是在绝境中依然“趾高气扬”的倔强。
合上书时,我眼前浮现出书中的场景——99岁的阿太坐在海边,看夕阳把海水染成金色。她等待死亡,像等待一位迟到的旧友。这个一生与命运博弈的老人,最终活成了自己命运的母亲。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避开命运的浪潮,而在于学会在浪潮中舒展身体,让每一次起伏都成为自我塑造的印记。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挫折,不妨想想阿太的话:“那我就要无时无刻不趾高气扬地活给命看!”。当我们学会像阿太那样“生下自己的命运”,每个看似平凡的生命,都将成为自己的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