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理工大学 - 《山东理工大学报》

吾家年味

作者:陈奕琨    
2025-03-14     浏览(23)     (0)

文章描述了济宁城过年习俗,描述了小人儿一家过年的零食和供品,并探讨了为什么只有在春节这几天中隆重庆祝的原因。一家人充分享受快乐的日子,一声“过年好”扣动了华夏子孙的心弦。

  记忆中济宁城里人过年就是贴对联、放鞭炮、包饺子、看春晚、走亲戚,毫无特色可言!可是不同的人家过年是不相同的,这通行的五件套落到各家各户,竟也变得多彩起来,不然为何人人都熬着盼着过年、人人脸上在此刻都绽开笑颜呢?
  小人儿啊,对贴福字、挂春联一事尤为上心,尤爱那画多的,倒不是钟情于图案的精美,只是欢喜平面的一张红纸沿着那镂迹刻印末了抠出各式图案的一瞬。大来想想,其实是更享受贴对联时被父亲重视的滋味吧。“快点拿胶带来,不要你撕的,要俺闺女撕的!诶,这就对了,不长不短,正好。”那人嫌弃地对赶来救急的妈妈说道,转眼舒心地接过小人儿递来的胶带,浅浅粘在门上,转向小人儿问:“怎么样,正吗?”“再往上点,再右一点。”“这样?”“再右点,好。”“看,还是俺闺女指挥得好。”那人神气地看向妈妈,妈妈无奈道:“行行行,恁俩有默契。”年味在一家三口的揶揄里浓得化不开。
  即便是看春晚,小人儿也“挑食”得很,只爱小品与魔术,若遇上长长的歌舞,只好忍着烦燥将其看完,可恨的是,这类节目总是一个接一个的,忍无可忍便只好扭身去写同样可恶的寒假作业了。一边写还一边不停地问:“小品快开始了吗?”若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小人儿和爸爸便又会很默契地吃起零食。那一次小人儿买了两杯香芋速溶奶茶,在水饺将下好之时冲了它,其母自然气极,但父女俩却依旧顶风作案,喝了个精光。现在想想,也唯在过年之日,那个小女孩才能有幸得到贪恋许久的父爱,唯有在看春晚之时,才能真正地在万家灯火的新年里像个幸福小孩一般笑一回吧。
  “过年可真好呀。”我说。
  若真要谈济宁城里人此情此景独特的风俗,细想来,着实无他。无法,便说说小人儿家的必备零食和供品来凑一笔墨吧。
  不知从何时起,旺旺大礼包成了组成年味不可缺少的一味,即使爸爸在为奶奶家那些人采购时忘了买,也会很懊悔地专门再去超市买来给那个小小人儿,这等殊荣偏爱与这抹红色无疑让年味更重了些。那桌上略显囊中羞涩的供品,是年味的又一大卖点。幼时小人儿多病,家中算不上富裕,供品也只有几尾炸鱼,几个孤零零的素丸子,几根干瘪的菠菜而己,可手巧的妈妈却硬是倔强地凑齐了九个菜,小时总要笑连橙子和苹果都上了桌,成了菜,可若真失了这份执着的仪式感,怕是年味又要少一分了吧?
  说来可笑,小时评判济宁过年习俗特色竟是以自己家、奶奶家、舅姨家为标准的,所以“过油”一词并不稀奇,可仍要多叨扰二句。
  所谓“过油”,俗称炸东西,家乡多以萝卜丸子、鲫鱼或草鱼、馓子为主,基本都是自家所炸,以求家味。这是济宁人心目中不可缺少的过年节目之一,无论农村还是城市都会恪守的一份传统,并在串门走亲戚时送出。然可惜的是,馓子味虽美,做起来却不易,年轻一辈已然无法再自食其力了,只好买现成的凑一凑。在济宁王家馓子最为出名,我有幸尝过,也不过尔尔,太咸,不香。
  其实,现在除了鞭炮声,似乎这些过年做的一切在平常的日子里都可以复制,为何独独在春节的这几天中却如此隆重?大抵,于小人儿而言,是因为那是不可多得的一家三口充分享受快乐的日子;于每一位中华儿女而言,是那声“过年好”扣动了华夏子孙的心弦!不然,你瞧,阵阵鞭炮声里尽是莹莹的期盼和心底流淌出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