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江苏大学 - 《江苏大学报》

考研故事里的成功密码

2025-06-15     浏览(88)     (0)

文章分享了考研备考的经验和心得,认为坚持走完考研路需要决策、方法和心态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备考日历是一本写满批注的散文集,考研是对自己的证明和历练,备考过程中收获了心智成长、行动策略、管理智慧和心理韧性等宝贵财富。考研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深造机会,更重要的是掌握未来自己手中的自豪感。

深夜走廊里呢喃的书声,晨光未启时伏案的背影,泛黄笔记上晕开的泪痕……考研人用三百多天的孤独,研磨出破茧的勇气,在焦虑与坚持的反复较量中把“不可能”写成“已上岸”。当“上岸”的喜悦化作星河,真正闪耀的,是他们在漫长时光中淬炼出的坚韧灵魂——这或许才是考研赋予青春最珍贵的勋章。

考研是一场漫长的自我博弈。我曾因解不出数学题而摔笔崩溃,也曾在图书馆背书背到失声痛哭,但正是这些磨砺,让我学会了与焦虑共处、对浮躁反击。一路走来,最珍贵的收获是学会了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考研不是与他人的竞赛,而是与自己的和解,允许自己偶尔的懈怠与情绪起伏,但始终握紧叫做“坚持”的主线。

人生没有“一战成硕”的终极答案,但永远拥有再次出发的勇气。考研的意义,不仅仅是有了一个深造的机会,最重要的是把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自豪感。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吴兆楠,去向:同济大学)

考研是对自己的一次证明、一场历练,在自我博弈中遇见更坚韧、更清晰的自己。

坚持走完考研路,我认为有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决策、方法和心态。决策决定了考研的方向,方法决定了前进的效率,心态决定了能否坚定地走下去。考研不是自我感动的努力,也不是时刻挂在嘴边的誓言,而是一场以目标为导向、以自身为基石的精雕细琢,是日复一日推进知识与能力的啮合成型,更是穿越焦虑与迷茫,于失衡处校准方向的自我修炼。

(机械工程学院 冯中昊,去向:西安交通大学)

备考日历从三月绵延到十二月,像一本写满批注的散文集。日复一日,我在单词本的夹缝里追赶晨光,在模拟题的海洋中踏碎星光。考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人的战斗,三点一线,一直反复,没有他人监督,一切全靠自律。

春初微凉,成绩揭晓,我忘不了无数个与星光相伴的夜晚,忘不了图书馆闭馆后为考研人留的灯光,忘不了研友在保温杯下藏的鼓励便签……这些零碎的温暖,终聚成照亮前路的星河。

(数学科学学院 鲁艺涵,去向:南京师范大学)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或许,愿望早已深埋心底,但考研之路注定充满荆棘。庆幸的是,我已品尝到其中滋味,虽有苦涩,亦有回甘。

汪国真在《山高路远》中写道:“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考研既是对身体的挑战,也是对意志的挑战,选择好心动的院校,朝着目标脚踏实地地前进,路过的风景都值得未来回味。我的学习过程似乎没有特别痛苦,每天都在汲取新的知识,中途偶尔会担心一下复习的进度,但只要适应了自己的节奏,学进去了就是自己的。我想,考研正是一段战胜自己的过程,收益最大的也是自己。

(文学院 叶怡婷,去向:苏州大学)

选择考研其实是一瞬间的事。备考的三百多天里,焦虑与压力如影随形,但我始终相信“山有峰顶,海有彼岸,漫漫研途,终有回甘”。

备战初期,我像一台紧绷的机器,用“必须上岸”来鞭策自己。当焦虑如潮水般涌来、失眠成为常态时,我突然明白,真正的坚持不是与情绪对抗。我慢慢学会了与压力共处,慢慢从“绝不能失败”转变成“要全力以赴”。再后来,一志愿复试被刷,调剂给了我重新选择的机会。我想说,把背过的书、熬过的夜、行过的路化作星光,必能照亮前方的岸。

(法学院 皮思妍,去向:华中师范大学)

从江大到河海,这段充满挑战的考研路,终于画上了句号。备考的300多个日夜,是一场知识储备的较量,更是一次心智成长的蜕变。成绩的背后,是一个个与单词死磕的清晨、与难题鏖战的深夜,以及不断调整、永不言弃的自我对话。

考研一路走来,我收获的不只是一纸录取通知书,还有迷茫时精准抉择的行动策略、执行长期计划的管理智慧和直面挫折的心理韧性,所有这些都将成为我未来科研路上的宝贵财富。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所有背过的单词、解开的数学题、反复推敲的概念,都已内化为我思想的一部分。在攀登知识高峰的旅途中遇见更好的自己,或许这就是考研最美的意义。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孙健杰,去向:河海大学)

Hello, world!”在图书馆敲下第一行代码时,我未曾想到,这段与计算机对话的旅程,最终将我指向中国矿业大学的殿堂。计算机专业考研的残酷在于,它既要求你像数学家一样严谨,又需要像工程师一样灵活。数学二的抽象让我难以理解,数据结构算法题的满分解法让我辗转,组成原理的Cache映射更让我难眠。厚厚的错题集和一张张模拟卷是这一年艰辛的体现,如果明知前方道路曲折但还必须前行,那为何不享受其中?

如今一切尘埃落定,回首时我才明白,那些为我点亮灯塔的师长,那些与我并肩的挚友,甚至某个偶然打开的算法图解,都是命运馈赠的密钥。新的起点,我愿继续在0”与“1”的世界里,追寻更辽阔的山海。

(梦溪学院 苏子阳,去向:中国矿业大学)

回望这一年的考研路,路途漫漫亦灿灿,从一开始的迷茫无措到后来的坚定前行,我在寒冬里踏入初试的考场,在四月春色里走进复试的教室,心中充满的是对于未来的期待。

教育的本质是促人向善,教育学的学习既是对未来教师岗位育人的准备,更是开启自我教育的旅程。从孔子到蔡元培,从古希腊到现代欧美,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教育学发展史上的巨人和丰碑,更是对自己内心的坦诚相待。学习的旅程,纵有背诵的艰辛,却难掩一个个教学案例带来的启迪与治愈。当我明白教育的意义,厚厚的书本便不再是文字的堆砌,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

考研不是必经之路,最后的结果也不一定如愿。但无论它通往哪个路口,只要心怀热忱,我们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张扬与明媚。

(教师教育学院 李雅雯,去向:南京师范大学)

冬日的寒风似乎还在耳边呼啸,那些辗转反侧的夜晚和被焦虑啃噬的黎明,却已化作记忆中的闪烁星辰,忽明忽暗。如今,站在明媚的暖阳下回望考研之路,蜿蜒曲折却也峰回路转。我愿浅浅道来,既是为自己画上一个圆满的句点,也希望能为学弟学妹们点亮一盏指路的明灯。

考研是一场信息差特别大的考试,每年都有低分逆袭的神话,也不乏高分饮恨的悲剧。择校跟复习一样重要,只有掌握足够的信息,才能作出更好的选择。备考,是一条漫长的路,有人中途离场,有人一路同行。我始终相信,成功的密码并非天赋异禀,而是无数次在暗地里对自己说出的“坚持下去”。下一站,珞珈山见!

(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 李洋,去向: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