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报》

青春星火的时代回响

2025-05-16     浏览(33)     (0)

文章描述了五四青年节的意义和当代青年的奋斗与担当,强调了青春的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绽放更加绚烂光彩。青年们用行动诠释奋斗和担当,在科研攻关前线和平凡岗位上书写生命华章。

五月的第一缕晨曦刺破云层,漫山遍野的槐花便将清香揉进风里。这风,裹挟着百年前的呐喊,掠过天安门广场的汉白玉栏杆,掠过实验室的精密仪器,掠过支教老师手中斑驳的课本,在新时代的脉搏里激荡出青春最激昂的旋律。五四青年节,不仅是历史的刻度,更是一曲永不落幕的青春交响。

百年前的五月四日,北平街头的青年们以笔为剑,以热血为墨,在至暗时刻撕开一道光。他们高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用瘦弱的肩膀扛起民族的脊梁。那些被军警驱散的身影,那些沾着墨水与血迹的传单,在历史的长卷上烙下永恒的印记。他们或许未曾想到,这星星之火,终将在神州大地上燎原;他们更不会想到,百年后的今天,青春的力量依然在时代的浪潮中澎湃不息。

我们看到,实验室里,青年科研工作者正与时间赛跑。显微镜下的细胞图谱、计算机屏幕上的代码洪流、风洞里的飞行器模型,都是他们探索未知的战场。他们以智慧为舟,以坚持为帆,在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的深海中破浪前行,将“卡脖子”的难题逐个破解。当“嫦娥”揽月、蛟龙”探海,背后闪烁的,是无数青年科学家日夜钻研的星光。

校园的讲台上,青年教师们用知识的火种点亮未来。他们远离繁华,奔赴偏远山区,在漏雨的教室里种下希望;他们用生动的语言,将晦涩的公式化作启迪思维的钥匙;他们以陪伴与关怀,为迷茫的少年指引方向。一支粉笔、三尺讲台,却托起了无数孩子走出大山的梦想,续写着“教育兴国”的华章。

在抗疫的战场上,“90 后”“00 后”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护目镜下的勒痕、防护服里的汗水、连续奋战的疲惫,都没能浇灭他们守护生命的信念。他们与死神赛跑,用青春的身躯筑起钢铁长城;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青年干部扎根基层,与群众同甘共苦。他们走村串户、发展产业,让贫瘠的土地长出希望的果实,让贫困的村庄焕发生机。

五四精神,是责任,是担当,更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它从未被岁月尘封,而是在时代的淬炼中愈发闪耀。青春的意义,不仅在于拥有蓬勃的朝气,更在于将个人理想融入家国情怀,在奋斗中书写生命的华章。无论是在科研攻关的前线,还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当代青年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担当,是青年最崇高的使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回望五四,展望未来。愿每一位青年都能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时代的浪潮中,奏响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让五四的星火,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青春的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马克思主义学院 林红梅 /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