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以评促强展担当 奋楫一流谱新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报告》(摘编)

2025-05-28     浏览(6)     (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与商务部共建高校,拥有多个学科和教学科研单位。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担当,全面推动“一体四翼”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质量保障能力,形成“1333”质量保障体系,效果良好。学校坚守为党育人初心,培养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社会满意度高。


“1333”质量保障体系

一、学校简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教育部与商务部共建高校,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和首批“211 工程”建设高校。创建于 1951 年,是新中国第一所培养对外贸易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

现有本科专业 59 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8 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 2 个、博士后流动站 7 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14 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14 个。学校拥有应用经济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国际贸易学、国际法学 2 个国家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法学、企业管理、会计学、世界经济、法与经济学、低碳经济学等 7 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和“数字贸易”北京市高精尖学科。

学校 55 人次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46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 5 个,省部级教学团队 13 个,会计与财务管理、国际贸易 2 个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7 人次担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 人入选财政部会计名家,2 人荣膺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

学校设有 33 个教学科研单位和 165 个研究中心。如中国 WTO 研究院、全球价值链实验室、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一带一路”沿线中国企业海外治理风险研究中心、涉外法治研究院等。

学校与 62 个国家和地区的 370 余所著名大学和机构建立了深度合作交流关系,是新中国最早开展来华留学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来华留学生规模及占比均居全国高校前列,自 1954 年首次接收留学生以来,已累计培育 6.3 万名来自全球 170 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对来自 180 余个发展中国家 3500 余名政府高级官员进行培训。高端来访近 50 人次,在全球五大洲建有 9 所孔子学院,其中 5 所为商务孔子学院。

2016 年以来,学校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74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69 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161 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58 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5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 项、重点项目 5 项,近年来,学校报送的决策咨询报告 1686 篇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商务部、北京市等上级单位采纳和中央领导批示,其中 429 篇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教育部决策咨询积分连续 3 年排名前三。二、学校自评结果(一)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担当。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学科发展、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一体谋划与部署,获评 1 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5 个“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 个“北京市党建工作标杆院系”,5 个“北京市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全面推动“一体四翼”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文 - 理 - 工”交叉融合复合型人才,“求索书院”卓越拔尖创新人才矩阵三种培养模式齐头并进。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升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水平。坚持四个面向,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二)质量保障能力1. 质保理念确立“学为中心、融通中外、卓越发展”的质保理念。构建“1333”质量保障体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统领的“1”内核;以“校院联合”“部门联动”“师生联结”为支撑的“3”载体,从质保制度责任体系、条件资源保障、监测反馈闭环机制提供全方位保障的“3”维度,形成“培养满意度报告”“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和“教情学情评价分析报告”为产出的“3”评估结果。2. 质量标准强化内涵建设,高起点开展质量标准建设;紧盯卓越目标,形成全要素全环节质量标准体系。主要包含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选用、教学运行、实践教学、学业评价等标准。3. 质保机制形成学校主导、教学管理部门主抓、学院主责、全员参与、协同推进的质保组织体系。人才培养委员会是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统筹机构,校级质量保障组织机构还包括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质量评价委员会。

教务处和教师中心是全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建设的具体执行部门。学校长聘校级专职督导专家提供质量保障。

基层教学单位是质量保障直接责任单位,接受校级质保单位的统筹指导和管理,院级质量保障领导机构包括党政联席会、院务会、院级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和院级督导组等。学院主要负责人是保障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副院长、分管学工副书记、教学秘书、辅导员承担质量保障管理工作,学院级督导专家具体开展日常教学督导,基层教研室、课程组、教师党支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研讨交流。

设立“管评分离”的“双轨”质量保障机构,加强常态监测。强化评价结果的持续改进。4. 质量文化传承质量底蕴,营造乐教善学的文化氛围。强化使命担当,打造追求卓越的师生共同体。5. 质保效果坚守为党育人初心,培养目标达成度高。强化师资条件建设,资源配置保障度高。完善保障运行机制,质保闭环有效度高。构建评价反馈机制,学生社会满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