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西大学 - 《山西大学报》

唱响青春之声
凝聚奋进伟力

作者:◆吕珍    
2025-06-15     (0)

理论宣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青年从听道理到讲道理再到追道理,不仅让自己更加深化对理论的理解,也成为解答朋辈时代之问、人生之问的重要力量。历经从思政教师到高校学生的身份转变,我更加认识到作为一名青年理论宣讲员的成就感和使命感。

“声”生不息:讲好党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很重要。“老西藏精神”属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党的精神同根同源,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在西藏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具体展现。为了让诞生于雪域高原的“老西藏精神”在三晋大地绽放新的时代光芒,我尝试在山大马院“学术五分钟”比赛中讲述老西藏的故事,这大大激发了大家对老西藏精神的关注和认识,这让我满怀自豪。

直到有一次在中学宣讲,当我讲到卓嘎和央宗一家人卫国戍边的故事,其家中母亲和小妹因此而牺牲时,一位学生先我而答。这个抢答提醒我他对“俗套”故事情节的反感情绪,也让我反思如何避免听众对英烈牺牲的漠视?如何把老生常谈的故事讲新?这需要我们挖掘历史真相,讲足故事细节,穿插翔实数据,把握语言精度,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影像资料,最大程度以生动的故事反映严肃的历史。

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以“声”生不息的精神讲好党的故事,就一定能唤醒青少年对历史的共鸣,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激励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声”临其境:讲出实践经历  强化青年担当

情通则理达,理达则行至。党的理论宣讲要想说服人、打动人,就要用好“情感”这个关键变量,给足听众情绪价值,即要关照人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求得其情感认同。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题宣讲中,我将自身参与“足迹遍山河红旗耀边疆”抵边升国旗的实践经历融入宣讲内容,立足青年群体对国家安全,特别是边境安全的疑点和兴趣点,分享了该实践活动的固边强边初心,介绍了我国边境问题的历史由来、安全现状以及增强边境安全意识的重要意义,号召广大青年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西部地区和基层发展注入青春活力和青年力量,引发了听众的情感共振,强化了青年服务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的责任担当。

亲历者的诚挚分享让听众仿佛置身亲历者视角,使宣讲更具亲和力和说服力,这也启发我们要持续深入实践,加强调查研究,总结新鲜经验,使理论宣讲更加贴近听众的思想实际。

“声”入人心:讲透理论知识  筑牢思想之基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生动的思政课堂需要通过故事讲道理,一开始我认为理论宣讲最重要的也是讲好一个故事,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稿初稿完成,却被宣讲导师当头泼来一盆冷水。在和导师交流中,我才明白一篇能回味的宣讲稿,一定是有足够理论支撑的,要让听众在故事中感受到真理的魅力和思想的伟力。再次构思《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时,我仔细研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及改革开放相关书籍,对理论坚持全面系统、深入思考、联系实际地学习,实现对一句理论话语的理解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的程度。

此后多次学习、思考、凝练成果的过程,改变了我为故事找理论的思路。宣讲既是传播理论的窗口,也是宣讲者提升个人能力和理论素养的机会,只有宣讲者把理论学深学透,才能熟练应用理论和故事,才能把理论讲深讲透,以理服人、以理启人。